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债务人仍不能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将其押至家中拘留,系以皮带或脚镣,但重量最多为十五磅,愿减轻者听便。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A. 是贵族压榨平民的工具

B. 尊重保障帝国公民人权

C. 强调债务双方地位平等

D. 依靠法律规范债务关系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由题目所给的材料可知,《十二铜表法》更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由于贵族不能随意解释法律,必须按律量刑,依靠法律规范债务关系。所以答案选D。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名师点睛】近两年高考常从古希腊、古罗马对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角度命题,围绕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的主题内容 ,对罗马法的内容、影响等高频考点要予以关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国史新论》记载:“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的两种制度分别是

A.九品中正制、二府三司制 

B.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三公九卿制

D.军功爵制度、三省六部制

 

查看答案

《吕氏春秋》中有“楚人”的称呼,而《史记》中则多见“阳城人”、“陇西人”等称呼,造成《史记》这一变化的制度性因素是

A.宗法制        B. 郡县制          C.皇帝制         D. 分封制

 

查看答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和艺术家发现有可能用多种方法,把古典思想和哲学同基督教信念、对人的信任和对上帝的信任结合起来,或者至少互相容纳起来。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 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材料二  启蒙运动时期体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们热切地从各个层面来审视宗教信仰。虽然基督教在很多方面受到抨击,抨击者本身却潜心研究宗教信仰和神学一直在探讨的问题……人们考察宗教信仰的基础,运用启蒙运动的基本方法和观念来求得答案。宗教批判者和宗教学者充分运用理性、比较分析和历史研究的方法……确实,18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运动开启了使法国社会世俗化合基督教化的运动,但他们对待宗教的态度只是启蒙人士所持的多种宗教现中的一种。启蒙运动的一个特点是强烈地要求实行宗教宽容。

—— 摘编自彼得·赖尔等编《启蒙运动百科全书》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18世纪的启蒙学者怎样对待宗教问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在打破教会和宗教神学思想禁锢上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

14 世纪——16 世纪  欧洲大学

10 世纪——13 世纪  中国书院

 

 

 

课程教学

文法、文学、历史

(1)基本教材:儒家经典著作。

(2)重要读物:理学大师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史学著作包括《左传》《汉书》等;诗词教材包括《诗经》《楚辞》等。

(3)其他:治民、讲武、水利、算数等学科,但比例很少,不如儒经地位高。

文法

辩证法

算术

几何学、地理学

天文学、力学

音乐

满分5 manfen5.com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4—16 世纪欧洲大学与 10—13 世纪中国书院的课程设置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普罗塔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已”……孔子说:“仁者爱人,克已复礼。”;“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1)据材料一,概括中西文化的异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文化差异对中西方政治体制产生怎样不同的影响?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象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 庞忠甲 《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欧洲思想家对待中国文化的两种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不同观点的相同立场。

材料三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的”。

材料四  一种文化既有其民族性,又有时代性。……吸收外国文化,进行文化交流,就是保持文化的时代性。自20世纪以来,出现了一种提倡“全盘西化”的观点。……今天的中国,对西方的了解远远超过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

——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今天中国对西方了解”的主要因素并谈谈你对中西文化交流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