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

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

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

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 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

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里程【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

 

(1)原因:英国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传统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工业生产所需大量的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英国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史蒂芬孙蒸汽机车的研制解决了铁路运输的关键技术。(6分) (2)特点:经历了从“西方铁路的知识的传播”到“外国人在华修铁路”再到“国人自主承办”的历程;列强长期主导近代中国铁路的修建和运营;铁路发展艰难,建造速度慢、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6分)原因:两半社会,国家主权不独立、经济发展滞后;资金、技术、人才的匮乏;社会动荡,政局不稳;传统观念的制约等。(4分)(3)地位: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世界领先地位,但人均公里数短,与发达国家差距大。 (3分)看法:中国人口密度大,国土面积广袤,铁路发展符合国情,空间巨大;改革开放积累了大量的人才与技术,物质基础扎实;要处理好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等运输方式的关系;提高行车速度、改进服务设施、增加安全系数;加强国际合作,发展跨国铁路运输网。(6分)(言之成理、答够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一中“工业发展又 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得出传统的交通工具无法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瓦特改良章契机和斯蒂芬苏的火车机车研究解决了技术问题。 (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二中“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 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得出经历了从“西方铁路的知识的传播”到“外国人在华修铁路”再到“国人自主承办”的历程;根据首先是传入有关铁路的知识;根据材料二中“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得出这一时期中国的铁路修筑主要被列强控制;根据材料二中“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得出建造速度慢、数量少和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的特点;第二小问原因,要结合近代铁路建设所处的社会性质、经济、技术管理方便的不足以及社会动荡的环境等角度分析即可。 (3)第一小问地位,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分析可得中国铁路总里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按人口和国土面积看,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第二小问看法,结合材料三分析可从我国的铁路发展空间、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铁路的有利的国际、国内条件等方面回答即可。 考点:近代思想解放潮流·文艺复兴·宗旨和影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启蒙运动·宗旨和影响;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宗教改革·宗旨和影响。 【名师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问题解题方法:一个前提、两个充分、五个步骤。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作品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其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与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唐璜》

C.《大卫•科波菲尔》                  D.《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B.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查看答案

2015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查看答案

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材料反映这场经济危机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查看答案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