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Britain...

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这次议会改革法案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割据削弱、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出现

B.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宪章运动的压力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议会改革法案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议会制度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西周的下列分封国中,位于今山东境内的是:①宋②齐③鲁④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张澜先生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人士,为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今之计,政府所执之政策,应急倾注于社会方面,力为民众谋裕其生计,毋使不均。并须速求教育之普及,使民众关于生计得有相当之智识,自由发展。而先知先觉诸人,而将公平正确之国家社会主义著为书报,发为演说,介绍于我国民,使咸晓然于社会主义之真,非同于强盗土匪之掠夺。盖必先求避去无意识之社会革命,使社会秩序不至于破坏。

——1919年4月28日张澜《答梁乔山先生书》

材料二  1949年4月,张澜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他说:“这个新的政治制度,将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现有制度。我们的新制度,当然放弃了旧民主主义中的总统制、内阁制那一套陈腐的旧东西,同时我们亦不同于苏联及东欧各国的政权治权合一的制度。根据我们的民主集中制,中国人民把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而人民又确确实实有了一个集中行使立法权和行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

(1)根据材料一概括张澜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中张澜先生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位于南美洲麦哲伦海峡东部,距离阿根廷东岸550公里, 周围蕴藏着较丰富的资源。18世纪末,法国、英国、西班牙等相继在此设立殖民点,1816年阿根廷独立后,宣布继承包括马岛在内的西班牙属地。l833年,英国派兵占领马岛,宣称英国对该岛拥有主权,但阿根廷一直没有放弃收回马岛的努力。20世纪七十年代,日益衰落的英国已有意主动从马岛撤军,但急不可耐的阿根廷军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l982年仓促派出海军陆战队占领了马岛,宣布对马岛拥有主权。时值有“铁娘子”之称的撒切尔夫人担任英国首相,下定决心为了维护英国的尊严,决定不惜一切去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4月5日,英国派特混舰队开往南大西洋,两国处于战争状态。6月14日,英国重新占领马岛,阿根廷军队被迫撤退,马岛之战以英方全面胜利而告结束。由于战争失利,阿根廷国内政局动荡,总统加尔铁里将军宣布辞职,并逐渐恢复民主制度。阿蒙受数十亿美元的损失,从此陷入了很长时间的经济危机之中。英国加强了撒切尔政府的执政地位,英阿贸易由此中断,英军驻马岛费用急剧增加。

——摘编自《中国国防报》、《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岛海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马岛海战的影响及启示。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福建“新生活运动”十年(1934-1943)中公开禁止与提倡的主要事件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1932年7月19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近日甚思提倡复兴运动,与民族德性,而以劳力为主,以礼仪廉耻为体,以艰苦忍耐为用,以树立纪律,整齐秩序为目标。欲救中国,如不从救人心入手,则缘木而求鱼也。欲救人心,如不从注重德性入手,则亦不能见效。”

1934年2月19日,在《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中,蒋介石说到:“我可以告诉大家,我现在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是什么?简单的讲,就是使全国国民的生活能够彻底军事化!能够养成勇敢迅速,刻苦耐劳,尤其共同一致的习性和本能,能随时为国牺牲!”

——以上材料选自《该不该嘲讽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新生活运动”的核心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展“新生活运动”的主要原因与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声誉一落千丈,陷于危机之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存在种种弊病。大学与社会现实相脱离,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科学研究也不属于大学的职能。……科学研究在19世纪以前的德国大学充其量不过是副业而已。大学无论对德国社会的发展还是民族的统一均没有发挥重要作用。大学不再处于进步的状态,被看成是过时的和逐渐衰亡的机构,大学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受到挑战。

——兰伊春《论19世纪前期德国高等教育改革》

材料二  俾斯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控制,颁布了一系列帝国教育法令。70年代完成了近代教育革命,实行强迫义务教育制。服兵役和受教育被视为公民的两项基本义务。……当其他国家的大学仍然瞧不起科学的时候,德国的大学已经允许科学独立地发展,而且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不少有效的组织方法和形式,实验室、研究生指导制度、研究生院、研究所、专业科技刊物等,全都是德国首创的。……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那种“系统学习”和“彻底精神”(或者叫做“彻底性”)在新的工业革命层面上得到了新的激励和发扬。……当代著名的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对此作了这样的评论:“正是德国人在19世纪下半叶对科学的偏爱使德国工业比英国和美国工业进展更快”。

——尹朝安《19世纪德国的崛起与制度创新》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世纪德国教育改革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德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