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

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难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分别是在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排除ABD三项。由材料关键信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以及题干“最符合时代潮流”要求,C项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A.把握到一个主题,即救亡图存。B.把握到三个阶段,即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C.把握到三个阶级及其流派,即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和无产阶级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紧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把它打个粉碎。上述材料反映出明代出现了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查看答案

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实际上反映了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C.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陆) (原姓步六孤) 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 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 (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

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 E· 勒纳《西方文明史》

(1)依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 “理性” 思想的变化。

材料二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包括立法、司法、守法、受法律保护和受法律制裁各方面的平等。政府官员只是人民委派的工作人员,不享有主权。随着政府职位诱惑力的加大,人民应采取更有力的监督手段。人们在行使自由权时,绝不允许损害他人的自由,否则他自身也就不自由了。这时,共同意志就要通过法律手段制裁他,“强迫他自由”。

——卢梭《社会契约论》

2依据材料二回答,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诸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三  孟德斯鸠: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给一个人、几个人,或少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机制,其中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以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3)依据材料二,归纳两位启蒙思想的主要思想,并分析其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如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