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

夏东元在《洋务运动发展论》中指出:“洋务运动以适应时代潮流的变革开始,以应该变革而不去采取变革措施因而违反时代潮流而结束。”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相背离B.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相脱离

C.中体西用与近代工业相冲突D.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矛盾

 

B 【解析】 试题分析:把握材料关键信息“适应时代潮流开始“、“不去采取变革措施违反时代潮流结束“,洋务运动顺应当时世界历史发展潮流——采用机器生产发展工业,开始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但洋务运动没有变革相应的政治制度,导致先进的生产力与落后的生产关系相脱,即科技变革与政治变革想脱离,故B项为正确答案;A项认为“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客观效果”没有起到这个作用,实际上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种是认为维护和巩固了清朝统治,一种认为瓦解了清朝统治。但题干的落脚点是“结束”而非“结果”,没有强调洋务运动的影响和作用,故排除A项;C项中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工业”是“中体西用”的具体实践,而不是相冲突,故排除C项;材料讲述的只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本身的“开始”和“结束”并没有说明西方资本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的矛盾和冲突,故排除D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查看答案

英国诗人雪莱曾豪迈的预言:“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对这句名言的正确理解是

A.它反映了一种自然现象,冬天来后,春天不久也会到来

B.与中国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相近,在经历了失败的冬天后,成功的春天也会到来

C.相信丑恶的现实总会转瞬即逝,真善美则会永存

D.在经历资本主义社会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到来

 

查看答案

英国作家霍尔金的小说《指环王》长期不为中国观众所了解,好莱坞将《指环王》搬上银幕之后,《指环王》小说在各大书店高居畅销书排行榜榜首。这主要说明

A.小说的影响力不如电影

B.电影作为大众容易接受的传媒,促进了其他艺术的推广

C.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

D.影视艺术的影响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

 

查看答案

以《渔光曲》为代表的中国早期左翼电影关注社会底层,将他们凄惨的生活艺术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作为中国最早的有声影片之一,《渔光曲》上映后颇受欢迎,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下列作品与《渔光曲》艺术风格一致的是

A.《巴黎圣母院》   B.《蓝色的多瑙河》

C.《百年孤独》     D.《安娜·卡列尼娜》

 

查看答案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