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     )

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

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

 

C 【解析】 试题分析:秦国和近代的英国都是开创了新的政治体制,秦开创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英国开创的是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明治维新后日本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确立了现代民主政治制度。故选C。 考点:中外政治制度•古代和近代的制度创新•秦朝、英国、日本和现代中国的制度创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这里“矫前世之弊”主要是指(     )

A.废除宗法制B.采取郡国并行制

C.加强皇帝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从上述中国人重视姓氏这一现象中可以看出(     )

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

C.个人名利色彩鲜明D.聚族而居根深蒂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4年秋,正当一个又一个欧洲国家 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大屠杀之际,英国外交大臣格雷伯爵评论道:“灯光正在整个欧洲熄灭。”他的评论的确很有道理,而且其正确的程度比他当时所能预见的还大得多。第一次世界大战注定要使格雷伯爵所熟悉的整个欧洲变成废墟。它毁灭了数世纪之久的哈布斯堡、霍亨索伦、罗曼诺夫和奥斯曼等王朝。

——《全球通史》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从兴高采烈的群众和开拔的士兵高唱《马赛曲》、《在故乡》或《蒂珀雷里》等歌曲开始的。交战双方的军列上都用粉笔写着“圣诞节回家”的题词。所有的民族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暂而又胜利的战争……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一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8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战壕里的英国士兵在一首歌中表达了同样的反战情绪,这首歌中有这样几行: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子弹嘘嘘,大炮隆隆

我不想再呆在这里。

——《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格雷的评论“灯光正在欧洲熄灭”是什么意思?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

(2)材料二表明一战前期和后期交战双方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谈谈你对一战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思想。

——《毛泽东选集》

材料二:两个革命阶段中,第一个为第二个准备条件,而两个阶段必须衔接,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 阶段,这是正确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发展论。

——《毛泽东选集》

材料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

——《毛泽东选集》

请问答:

(1)结合以上材料所提出的观点,归纳毛泽东思想形成、完善的曲折历程

(2)通过以上材料,你对毛泽东思想有何重要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Ⅲ》

材料二: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辛亥革命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被尊称为“国父”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