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

近代以来,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艰辛探索,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民国初期,陈嘉庚说:“今日国势危如累卵,所赖以维持者,惟此方兴之教育与未死之民心耳”。黄炎培也说:“今吾中国至重要,至困难问题,厥惟生计;曰求根本上解决生计问题,厥惟教育。”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了城市。……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1949年3月)

材料三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材料四   邓小平在向外宾介绍中国改革开放的由来时说:“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

——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1)据材料一概括两人共同的救国主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此类主张的积极意义和无法实现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城市到乡村”、“城市领导乡村”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说明为什么“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4)据材料四,分析改革开放与邓小平所阐述的历史经验之间的关系。

 

(1)主张:教育救国。(1分) 意义:有利于提高国民素质,是进步的爱国的。(1分) 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此类救国主张无法实现。(1分) (2)背景: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内涵:解放全中国;开展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建设。 (3)变化:总体上是增长的。50年代持续增长;50年代末60年代初下降;60年代中期恢复。(1分) 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1分) 原因:经济基础薄弱;缺乏建设经验;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1分) (4)关系:在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各种经验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的成功的重要保障。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从材料一陈嘉庚和黄炎培的话语中归纳出“教育救国”的主张;第二小问,联系半殖半封建社会的时代背景,指出其积极意义和局限性(无法实现的原因);第三小问背景,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分析作答。 (2)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依据解放战争即将结束的形势简述背景;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中“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简述“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的内涵。 (3)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表格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第一小问变化趋势从材料三中的图表出发,既要点明总体趋势,也要分时段简要表述;第二小问,联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主要经济政策分析有增长也有失误的原因。;第三小问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特点出发,简要说明“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的原因。 (4)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以及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材料四中“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从借鉴过去、面向未来的角度出发,有总结、有探索、才有发展角度回答。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伟大的历史转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函》

材料三   泰西(西方)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分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并说明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三,指出其主张代表的政治派别,各派为实现其思想主张进行了怎样的具体实践?

(3)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其思想主张有何明显的进步?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哪些进步思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彼特拉克在诗里控诉罗马教廷是“万端诡计的熔炉,阴暗的牢房;善良在那里凋谢,邪恶在那里滋长。”他倡导以“人的学问”来对抗“神的学问”。

材料二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当人民的权利被篡夺并被应用来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完全有权利举行起义,有权利用暴力来消灭篡权者。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证券也。……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润育自由之宪法也……此专制复活之先声也。

——1917年李大钊《孔子与宪法》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思想?思想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2)材料三体现了作者什么思想主张?这一主张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3)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思想有什么联系?

(4)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作者在思想领域里的地位。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新陈代谢迅速的社会。下列政治力量中曾属近代反封建的进步力量后又被时代进步潮流迅速“新陈代谢”的有

①地主阶级抵抗派 ②洋务派 ③维新派 ④资产阶级革命派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 这里的“新”指的是

A.学造器物                        B.仿行制度

C.提倡思想解放                    D.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查看答案

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