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

美国《时代》杂志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 卢沟桥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以美国杂志对日本侵华的报道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淞沪会战意义的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材料“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的信息说明此次战役指的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A项是在北平, C项是在山西,D项是在山东。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淞沪会战 【名师点睛】抗日战争是高考和各地模拟试卷以及期末检测的重点知识,其中国民政府的抗战在本部分知识中考查频率较高。考生一定要对抗日战争期间国民政府抗战的知识点清楚掌握: 战役名称 地点 意义 淞沪会战 上海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计划。 太原会战 华北 平型关战役是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太原会战是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典范。 徐州会战 华东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 武汉会战、广州会战 武汉 广州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枣宜会战 湖北 张自忠牺牲 滇缅战役 云南 缅甸 保证了国际援华通道的畅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8年中共六大通过的《政治议决案》指出:各省自发的农民游击战争,只有和“无产阶级的城市的新的革命高潮相联结起来”,才可能变成“全国胜利的民众暴动的出发点”。这反应当时中共中央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认为农民阶级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主导

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暴动的结合

D.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

 

查看答案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怅;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武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卢沟桥抗战

 

查看答案

1943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中写道:“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该材料

A.肯定了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

B.全面揭示了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原因

C.准确分析了抗日战争后中国的政局形势

D.体现了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的政治愿望

 

查看答案

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下列材料哪一项不适合

A.它特别规定实行总统制

B.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C.它是中国历史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

D.它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

 

查看答案

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获得了领事裁判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