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市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

市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而且常常扮演着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日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

材料二  今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纵使竭力招徕,而全省之一隅之地,民间服用无多,又不克转鬻他省,揆之事势,断不能使华夷两货,并用兼行,是即有愿往江浙等省贩货之人,而销既不多,势必裹足;况现在商俱疲乏,更属招之不前。

——彭泽益《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第一卷

材料三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但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说,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23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近代中国市场出现了什么新现象?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是怎样实现材料三的观点的?

 

(1)特点:宋代: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装等服务设施;(6分,每点2分) (2)新现象: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滞销;(2分)变化: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分) (3)过程: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我国初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足以证明宋代市场发展的特点主要是指市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市场扩大;有饮食、服装等服务设施。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材料中的“闽省向销之江浙棉布及洋货等物,因被英夷所占,不克畅销”反映了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是指西方工业品充斥东南沿海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反而滞销,卖不动。第二小问,这种新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化只能是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传统手工业品的性价比当然不高,所以也就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反而滞销,卖不动。 (3)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足以证明材料四的主要观点指的是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加速经济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为了实现这一观点而做的努力主要包括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21世纪初。其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基础。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市”的发展;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历史性的跨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满分5 manfen5.com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数据

依据材料,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采取了两种建交方式,一是对苏联和东欧国家(除了南斯拉夫)采取承认即是建交的方式,二是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谈判后建交的方式,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也对你不好。关于对待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态度,1949 年12月,毛泽东针对缅甸要求与新中国建交的问题指出,要先谈判后建交,认为这是完全必要的,对一切资本主义国家都应如此

——任晓伟《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对国际政治的认识演进和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

材料二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与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使中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上述的不利形势。……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刘胜湘《中国外交的周期性、波动性和趋势性与外交转型》

材料四2014年中国外交,从索契冬奥会拉开序幕,又从欧洲开始演出第一幕。3月22日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飞往亚欧大陆桥的那一端。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进行国事访问,出席在荷兰召开的核安全峰会,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欧盟总部。11天,84场活动。

——《人民日报:习近平访欧架起中欧友谊之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采取的建交方式有何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种特点带来的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观点的理解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外交“转型”的时代背景及外交建树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当今中国的外交转型有何建议

 

查看答案

美国史学家R·帕尔默在《世界现代史》中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企业和贸易的存在。”该政策的实施(   )

A.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B.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C.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D.使这一国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目标

 

查看答案

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油价下跌了129 %,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   )

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

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

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

 

查看答案

帕尔墨和科尔顿在《近现代世界史》中说:“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和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作者的主旨是(   )

A.强调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劳动人民改善处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