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 ...

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曾登载:“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 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由此可推论出上海创办报纸的目的是(   )

A.娱乐大众             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         D.报道国内外大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以看出创办此刊物的目的是让买卖双方都知道商业信息,以免发生“架买空盘”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A C D三项与材料无关。故选B项。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报刊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冲击-回应曾是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强调挑战-刺激-机遇-进步的关系。下列选项中,符合这一模式的对应关系是(   )

 

外部的冲击

中国的回应

A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提出农民的理想追求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开启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C

甲午中日战争

知识界与民众展开救亡图存斗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查看答案

有人这样评价一部著作:它是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影响最大。”“无论是政治理想、生活理想还是对和谐人际关系的追求,都围绕着民生境遇和人生境界,体现着对于人及其命运的终极关怀。这部著作应是(   )

A.《诗经》          B.《离骚》

C.窦娥冤        D.红楼梦

 

查看答案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查看答案

英国公使马戛尔尼在《谒见乾隆纪实》日记中说,中国人一切思想概念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儒家思想的保守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交通通讯工具落后         D.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