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和近代史上世界的“中心”曾经出现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

古代和近代史上世界的“中心”曾经出现多次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产生了四大发明。中国是世界潮流的中心。

材料二  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解放,人类的发明创造得以极大地向前推进。然后是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而这时中国被边缘化了,大大地落后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世界变了,“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核心》

(1)据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指出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如何使欧洲成为世界中心的?

 

(1)主要因素: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发达的农耕经济;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6分) (2)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以及工业革命的进行,使欧洲率先进入近代工业文明社会。(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发达的农耕经济;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材料“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朝中解放出来”“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考点:中国历史·中国古代的历史·中国成为世界潮流中心的主要因素;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5世纪中期,陪审法庭从公民大会中分离出来,成为雅典民主制的核心机构之一,包括6000名陪审法官,由抽签方法选出,这些法官分成10所高级法院。由于陪审员人数众多,就预防了法官受贿的危险性……陪审员是在开庭时听取原告、被告和证人的口供,当他们弄清案情时,他们就投票判决,相互之间事先不做商议。

——吴于厪、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明清两代在中央和省一级均设有专门的司法机关,省以下则由地方行政管理机关府、州、县衙门兼管对民、刑诉讼的初级审判,有关其审判级别权限均有具体规定。中央一级的“三法司”,指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个机关而言。一般说来,“刑部受天下刑名,都察院纠察,大理寺驳正”。重大的案件,要“三法司议奏”,就是说要三个机关共同议定取旨。清代规定,外省的刑案,一律由刑部核复,三法司共审的,也规定由刑部主稿。清朝做出这样的规定,是为了防止互相推诿,无所责成。明代提刑按察使司掌管一省的司法工作,府、州、县的长官知府、知州、知县同时也是该级的司法负责人,而且司法工作是他们职分内很重要的一部分。

——韦庆远《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12——13世纪英国国王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扩大国王法庭司法权,逐步削弱、蚕食公共法庭、封建法庭、特许法庭的权力,最后终于把全国司法置于国王法庭直接和间接的控制之下。亨利二世时期,陪审团成为一种经常性的司法工具,陪审团首先被用于刑事审判,1176年的《北安普顿法令》进一步扩大了陪审团的检举权限,明确了陪审团和法官的不同职权,从而使大陪审团检举制度更加完善。12世纪后期,随着专职法庭的建立,职业法官逐步萌芽,司法审判权开始集中于职业法官手中。此后,出身行政官员的法官越来越少。12世纪后期,增加了法庭辩论程序,要求诉讼双方于公堂之上互相质疑、即席答辩,这需要丰富的法律知识和相当的辩论技巧,对于普通当事人来说,已难以独自完成诉讼过程。于是,一个以协助或代表当事人进行诉讼为业的新阶层——律师就应运而生了。

——程汉大《12——13世纪英国法律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请回答

(1)古代雅典的审判制度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奴隶制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史实简析雅典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中国明清时期审判制度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英国审判制度的“革命性变化”?

 

查看答案

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指出:“史家追述真人实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盖与小说、院本之臆造人物、虚构境地,不尽同而可相通;记言特其一端。”说明他认为历史学家

A.研究历史不可借助想象和推论

B.在研究历史时要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C.要亲自参与历史实践感悟历史

D.进行历史想象时要尊重历史原貌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认为“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智慧的人总是做美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好的事情。”下列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A.倾向于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     

B.完全从个人角度和利益出发,追求功利

C.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D.认为人的理智本性和道德本性是统一的

 

查看答案

“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因此人们需要

A.“格物致知”       B.“天人感应”

C.“发明本心”      D.“存天理,灭人欲”

 

查看答案

李清照南渡之后,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罢守江宁,李清照与丈夫具舟去芜湖。沿江而上时经过和县乌江,李清照做《乌江》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首诗

A.体现了婉约派诗词的特点          B.反映了北宋时期安逸的生活

C.反映了李清照对北宋不满          D.反映了两宋之交的社会动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