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

南京见证了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今天,南京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7年7月1日,位于南京下关的静海寺内悬挂起一尊大铜钟。钟的主体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现在,每天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年8月29日,社会各界人士都要组织一次盛大的撞钟仪式,重温历史,警钟长鸣。静海寺因为浓缩着中国近代厚重历史而成为南京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一景。

——《光明日报》

材料二 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紫金山麓,坐北朝南,建筑宏伟。其祭堂的门楣上刻有“民族、民权、民生”横额。中山陵每年吸引观光游客达500万人次,2015年10月3日至5日3天里,该景区日接待量接近15万人次,创下日接待量的最高纪录。其中,来自海外的游客较之往年增加四成。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1949年4月)

请回答:

(1)南京静海寺的大铜钟高1.842米,四周铸有许多“回”形图案,并选择在1997年7月1日悬挂,这跟哪两个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山陵成为旅游胜地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中,毛泽东诗词反映了哪一重要历史事件?有何伟大意义?

(3)上述材料反映了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历史命运。请运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对其原因作一探究。

 

(1)《南京条约》的签订、香港回归。 (4分)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人们深切怀念孙中山的丰功伟绩; (4分) (2)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分)意义: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覆灭,解放战争取得了基本胜利。 (2分) (3)①清朝封建统治者腐败无能;②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③无产阶级具有先进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5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和题干的叙述,我们可知与南京有关的事件主要是指鸦片战争与香港回归。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使香港脱离了祖国的怀抱,1997年香港回归,洗雪了中国的百年耻辱。对于中山陵来说主要是为了纪念孙中山以及他的主要功绩。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毛泽东的这首诗我们就知道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期间的渡江战役,渡江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这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得到了胜利。它的意义结合教材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题干的要求,我们要从阶级分析的角度来分析近代中国的三个时期。南京在第一阶段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主要体现出的是封建阶级的腐败无能;第二阶段是资产阶级的统治,有两面性,最终实践证明这条道路行不通;第三阶段是无产阶级的统治,是历史的选择。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意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1900年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简表

战争名称

时间

发动国

战争的主要结果及其影响

鸦片战争

1840—1842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

日战争

1894—1895

日本

1900—1901

英国德国

等八国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邓世昌殉国后,光绪皇帝撰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材料三 1937年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94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

材料四 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材料二中的邓世昌壮烈殉国于中日甲午战争中的哪一次海战?

(2)材料三中的“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是在什么事变爆发之后? 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查看答案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查看答案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查看答案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

D.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