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还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也具有极强的政治意义。这是因为(   )

①抗战胜利是中国人民在近代一百多年时间里取得的第一次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③阅兵将向世界展示中国强大的军事实力

④阅兵的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视和平,开创未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中国将首次在抗战胜利纪念日举行阅兵的原因从抗战胜利的意义和阅兵目的作用分析,四个选项都符合题意。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随着世代的交替,亲族间维持忠诚的纽带日益松弛,诸侯与周室之间的距离越拉越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在此,“制度的重新构建”指(   )

A.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B.重新确立以血缘为核心的宗族关系

C.巩固华夏国家的礼制D.提倡自由平等的观念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制定政策时对老年人进行社会救济。据记载,桓公“再会诸侯令曰:养孤老,食常疾,收孤寡”,并且要求“食如言而勿 遗”。管仲在粮价上涨时抛出粮食,利用粮食差价收入来抚恤包括贫病无子老年人的社会弱势群体。对于子弟战死沙场或无子的老年人去世,由国家负责安葬。

材料二: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管子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汉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是最早的探索者……起了先导的作用……毛泽东在探索中的失误和挫折也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材料二: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继续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纠正、创新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重要贡献?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毛泽东、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家、史学家和诗人马基雅维里的生涯和他的其他著作表明,一般情况下他喜欢共和政治而不喜欢独裁政治。然而在其《君主论》中他大谈治国安邦之道,曾多处提及并十分推崇凯撒的治国之术,其目的就是让君主效仿这个虽以凶残著称,却给罗马带来和平统一的君主。他希望人们相信,如果君主们能够听其谏言,采用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就能在更加现实的基础上重构政治,重振古罗马帝国雄风。“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君主的特征,将是愿意去做必然性所命令的任何事情——不管行动碰巧是邪恶 的还是有道德的——以便达到他的最高目的。”

莎士比亚了解马基雅维里,这是肯定的。他们在君主观上有着相当程度的相似:二者都主张君主身为一国之君,应把国家利益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君主要采用实用主义的道德准则,治国安邦、使国家强大统一。

材料二: 英国走的是一条具有首创意义的改革渐进式的道路,通过自我调节曲折缓慢发展的速度,采用灵活与稳定交织的开放流动形式,不断完善其政治体制和改变传统政治结构;它的发展又是建立在英国君主制、司法制、议会制、内阁制、文官制和地方政府制度等内容相互依赖、彼此影响和不断发展完善之基础上的。此外,独特的发展历程与英国鲜明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政治文化特征也是密不可分的。

——《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其文化溯源》

(1)归 纳材料一中的君主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历史进步性

(2)英国后来确立起来的政体与莎士比亚时代的主张有何异同?造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材料二:  ……在《法律篇》中,柏拉图改变自己在《理想国》中对法律的看法,开始承认法律在城邦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他说,如果没有哲学王,则法治仍然比人治要好,实行法治的国家虽然不能成为最好的政治,但却可以称为“第二等好的”政治。

——张宏生、谷春德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

(1)材料一中孔子向往的理想社会有哪些基本内容,分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柏拉图和孔子思想主张的不同。分析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