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合理的是(   )

①欧盟是目前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集团

③亚太经合组织是本地区政府间最有影响的经济论坛

④三大区域组织相互依赖、相互斗争,各成员国仅限于经济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欧盟已经发展成为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合作不仅限于经济合作,因此可以直接排除带④的选项。正确答案为A。本题考查内容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学生应该准确把握三大区域合作组织的特征:欧盟一体化程度最高;北美自由贸易区是最早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倡导零关税;APEC则是成员国差异最大,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组织的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

A.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

B.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C.认清了与世界的差距,推动了改革开放

D.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查看答案

1887年,广州市场上每包印度棉纱价格约为57两白银,而每包中国本土手工纺纱价格则高达87两白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洋货涌入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发展        B.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查看答案

1973年1月5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3—5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的“四三方案”。这—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都在70年代末期和80年代初期建成投产。该方案出台表明(   )

A.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B.中国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实质性缓和    D.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查看答案

下表为《1972年至1985年中美贸易状况表》,对下表内容解读不当的是(   )

满分5 manfen5.com

A.1980年之前中美贸易总体呈现低水平增长趋势

B.1980年中美贸易总额大幅增长与中美建交有关

C.80年代中国实施对外开放致对美出口增长迅猛

D.8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致对华出口几无增长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民族经济发展史》一书记载:“1912年日本输华商品总值只有9 000多万两白银,1919年增至2.4亿两;美国从1913年的3 500多万两,增至1919年的1.1亿两。日本由原来在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中占第六位上升到与首位的英国势均力敌;美国在华的地位也举足轻重。”以下对这段材料反映的情况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美、日有效地遏制了英、法的对华侵略

B.日本、美国乘一战之机扩大了对华侵略

C.欧洲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

D.列强在华的侵略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