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在中国,达尔文学说的影响远胜于生物学。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毫无保留地接受了社会达尔文主义,但他们中很少有人真正理解生物进化论。这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 )
A.不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
B.急切希望中国实现民族独立
C.没有将西方的政治理论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D.深受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影响
“奏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轮船之速,洋炮之远,在英法则夸其所独有,在中华则震于所罕见。若能陆续购买,据为己物,在中华则见惯而不惊,在英法亦渐失其所恃……况今日和议既成……”根据材料判断最有可能提出这一奏折的( )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张謇 D.康有为
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录了一副对联:诡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
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这副对联应出自( )
A.鸦片战争期间的封建官吏 B.维新变法期间的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运动期间的封建顽固派 D.辛亥革命期间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1900年蔡元培在“征婚启事”中提出:第一,对方不缠足;第二,对方应识字读书、通文墨;第三,一夫一妻,自己不娶妾;第四,丈夫先死,妻子可以改嫁;第五,夫妻意见不合可以离婚。这说明( )
A.废止缠足已经成为社会时尚 B.新文化运动的社会影响深远
C.传统婚姻观念受到新的挑战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已动摇
诗人徐志摩(1896-1931)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这段经历可以作为个案反映( )
A.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还不大
B.新青年追求“德先生”和“赛先生”
C.当时的青年知识分子并不重理轻文
D.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 )
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