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

《论语·里仁》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关于这一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                     B.反映了儒家的道德观念

C.符合君主专制的政治需要                   D.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C 【解析】 试题分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强调要注重道义,有利于培养高尚的节操;重义轻利,注重个人修养,反映了儒家理念;轻视私利的重要性,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B、D说法都是正确的。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秦朝才建立君主专制体制,因此此主张无法体现出符合君主专制的需要。故选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统治的深层内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这一现象表明(   )

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

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

 

查看答案

“侧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   )

A.《孟子》           B.《庄子》            C.《韩非子》          D.《道德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是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繁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五百人)议事会成员经抽签选举产生,名额根据每个基层行政单位的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这是最早的比例代表制。30岁以上的公民一生可当选两次,每次任期一年……各法庭审理的案件是通过抽签选定的,各庭的房间、法庭主持人、监督人、监票人的产生,也由抽签决定,其责任是一次性的,下次开庭需再次抽签。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版《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在他所著的《罗马法精神》一书中说;“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指基督教);第三次以法律。武力因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失,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持久的征服。”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三:下表是某学校高一学生对于英国和美国代议制形成问题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组别

材料

结论

英国组

1689年以后的英国离民主制还远得很,英国的新政治体制无非是寡头政治。

——《欧洲文化史》

《权利法案》的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

——《全球通史》

17世纪后期—19世纪上半期,英国民主化的趋势不断发展。

美国组

一场伟大的革命已经发生——这一革命的发生不是由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力量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就像一个新行星的出现会在太阳系中引起一个巨大变化一样。

——h.科特《欧洲的美国精神》

美国通过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政体,是世界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之一。

阅读后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中的罗马法体现了怎样的法律精神和原则?

(3)《权利法案》颁布于哪一年?有何实质意义?你认为材料三中英国组要得出最后的结论,还要补充哪些史实?(至少举两例)

(4)材料三美国组材料中关于“一个新的种类的新国家”是指什么样的国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料一: 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始置左右丞相,佐助君主处理国家军政要务。嬴政统一全国后,设置“三公”。其中御史大夫职位相对低而权限重,太尉一职虚有其位而无实人。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贞观政要》引唐太宗语

材料三: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据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

材料四: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明太祖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御史大夫的设置反映了什么矛盾?

(2)据材料二,唐太宗对丞相的态度是怎样的?为此设置了怎样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说“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关键”,宋代是怎样分割相权的?什么时候废除了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