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

提高皇帝身边近臣的权力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是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 )

A.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          B.中朝、内阁、军机处

C.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          D.中朝、三司、尚书省

 

B 【解析】 试题分析:中朝、内阁、军机处都是皇帝任命身边的侍从、秘书等亲信组成决策或参考机构,以消弱外朝宰相或行政机构的实权,从而达到加强君主专制的目的,B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汉代内外朝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内阁制、军机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一书中认为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材料表明郡县制的主要作用是( )

A.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B.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D.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

 

查看答案

《左传》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则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有( )

①分封制 ②宗法制 ③科举制 ④郡县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社会,对统治者而言是紧密相连的。从政治角度看,古代社会中的重要联结点是( )

A.禅让制         B.嫡长子继承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查看答案

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

材料二  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

材料三

满分5 manfen5.com

(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

(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政三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

单位:户

单位:户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3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一一据李立志:《变迁与重建:1949—1956年的中国社会》

材料二 1 9 5 3年2月,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

一一据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资料室:《农村政策文件选编》(一)

材料三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现行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显得很不适应。宪法已明确规定在农村建立乡政府,政社必须相应分开。

请回答:

(1)运用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所反映的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动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 953年时的农村状况与国家工业化发展目标之间的矛盾。共产党是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的?

(3)材料三中提到的“农村政社合一的体制”,具体是指什么?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它为什么不适应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