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

从“中体西用”到“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民主科学”,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中学地位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    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    D.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A、C、D三项中的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列强的侵略和西学的涌入、知识分子的思想渐趋激进都属于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转型的具体表现,故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某著作有如下内容:“世官为诸子之制,可见选举实为孔子创制”“儒是以教任职,如外国传教士之入议院者”“王者往,君者群,孔子能群天下人,非天下之君而何?”……有学者认为该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查看答案

1894年8月1日,清政府颁发上谕对日本宣战,说是日本有了一系列“不遵条约,不守公法”的挑衅举动,中国忍无可忍才付诸武力,对日开战。同一天,日本天皇也下诏对中国宣战,称中国首先破坏了东亚和平,所以日本挥拳出手,要求臣民竭尽全力对中国作战,不过十分显眼地也加了一个前提,即要求上述的举动“不违反国际公法”。该材料表明甲午战争时期,中日两国

A.都用国际公法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B.试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C.都是正当的维护国家利益         D.都以维护东亚地区的和平为己任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洋务运动时指出:“在中国,很多事情老百姓是仿效为官者的。作之君,作之师,官员不仅是政治的权威,而且是教化的楷模。这是传统儿孵育出来的社会心理。因此,没有权威与楷模的倡率,新的东西总是难以为人接受和仿效的。”作者在此肯定洋务运动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增强了中国的军事实力

C.起了开启民智的作用  D.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查看答案

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D.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