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一位北宋的书生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收...

一位北宋的书生是一“书虫”,每当他看到佳句时,总是抄写下来,但他的佳句集不可能收录的是(     )

A.《诗经》:“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B.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D.马致远:“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马致远是元代文学家,柳永是宋代词人,李白是唐代诗人,《诗经》是孔子编订的。本题是时间限定是“宋代”,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化•古代文学艺术•《诗经》《唐诗》《宋词》《元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查看答案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相距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这种原理应用的最早出处,你可能查阅(     )

A.《战国策》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查看答案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太学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B.广大中下层人士由此得到入仕机会

C.儒学教育实现了官方化

D.办学模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的一位思想家鼓吹要采取措施使国家富裕,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他主张衣食住都应该限制在仅能满足需要的范围内,乐和礼都是奢侈的。这个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查看答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