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

“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     )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楷书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书面语指的是商代的官方文字——甲骨文。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B项出现于西周;C项出现于战国,秦朝成为统一文字;D项出现于汉末。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科技文化•古代书画艺术•汉字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托举着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中国早期的“火箭”与现在的火箭虽相距甚远,但都是利用反冲运动的原理。如果你要查找这种原理应用的最早出处,你可能查阅(     )

A.《战国策》        B.《汉书》

C.《唐书》         D.《清史稿》

 

查看答案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下列有关太学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太学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B.广大中下层人士由此得到入仕机会

C.儒学教育实现了官方化

D.办学模式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的一位思想家鼓吹要采取措施使国家富裕,人口增加、社会安定。他主张衣食住都应该限制在仅能满足需要的范围内,乐和礼都是奢侈的。这个思想家是(     )

A.孟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墨子

 

查看答案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材料二: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3年11月,同盟国(中美英)召开三国首脑会议,讨论中国和亚洲有关重大军事、政治问题,包括联合对日作战和战后处置日本。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材料三: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开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害所及,真未及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的原因。并分析为什么中国能以大国身份参加国际会议和《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

(3)驳斥材料三中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并依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日民族之统一。”

“要之,异族因政治不平等,其结果惟革命……革命之功用,在使不平等归于平等。”

“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之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材料二  2010年10月,全国政协通过了关于举办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活动的决定。在筹划过程中,武汉、南京等多个城市展开了举办权的大力争夺。

材料三   1911年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虽然这场并不彻底的革命迟到了数百年,

但如果发展顺利,本可以成为中国崛起为世界强国的又一个战略机遇期。但事与愿违,中国再一次与机遇失之交臂,可谓“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材料 1942年,毛泽东在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

(1)说明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民族观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的民族观又有何新的发展?

(2)如果你作为辛亥革命纪念活动的组委会成员,武汉、南京你支持哪一个城市举办?为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错失的机遇”。

(4)你怎样理解毛泽东所说研究中共党史要“从辛亥革命说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