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材料二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

——《〈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材料一作者提出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该主张代表了中国哪一学派的观点?

(2)材料二中的作者代表了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为实现其“变官制”的政治理想,该学派别提出怎样的政治主张?

(3)材料三的“两位先生”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三和教材知识,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具体内容。

(4)据上述材料,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历程?

 

(1)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洋务派(4分) (2)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主和科学;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6分) (4)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历程。(3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考查学生对杨乌云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材料中“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归纳其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这应是洋务派的主张。 (2)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的掌握。回答时结合材料“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可知,材料反映的应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进行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时期所说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民主与科学;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为: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三则材料及所学知识,首先梳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及具体内容,然后再归纳总结出答案:从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到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外国的思想文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历程。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西方圣人的对话

对话主题一 东西方的古代哲学与教育思想

孔子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知”(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它们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

苏格拉底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命题是“美德即知识”。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他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对话主题二 东西方的启蒙思想

16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的相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的不同,分析两国思想家关注问题的不同角度。

(3)17世纪中国和18世纪法国都产生了启蒙思想,中外启蒙思想家们最主要的共同主张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没有成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的原因。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对一个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A.发动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B.提出抗日反蒋的主张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A.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所发表的主要著作有

①《论十大关系》       ②《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新民主主义论》       ④《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一条款主要是 继承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

A、伏尔泰          B、 卢梭         C、康德          D、孟德斯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