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C.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D.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
B.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
C.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B.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
近代西方某著作阐述:“……变异通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得一些物种适应现存环境的特征得到发展,这些适合生存的物种发展起来,而另一些不适合生存的物种就自然灭亡.随着这些特征越来越突出,由此就产生了更高级的物种。”这种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开辟了微观物质世界研究的新途径 B.有力地冲击了神创世学说
C.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 D.开创了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20世纪初,提出光量子假说,解决经典物理学无法解释的光电效应问题的科学家是
A.普朗克 B.麦克斯韦
C.爱因斯坦 D.玻尔
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