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
C.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福建省之志记载,民国32年8月30日,福建省航建分会决定献机68架,全省配募捐机1360万元。11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尤溪县捐献飞机13架,居全国县级献机数之冠。从中你能获得的信息是
A.福建航空事业迅速发展 B.福建各地踊跃支援解放战争
C.福建人民积极支持抗战 D.福建人民支持工业化建设
下列表格是甲、乙两位同学对“农民阶级与近代中国革命”的探究,对此判断正确的是
| 历史依据一 | 历史依据二 | 历史结论 |
甲 |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革命 | 太平天国运动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而失败 | 农民阶级由于阶级局限性不能领导革命的胜利 |
乙 | 毛泽东出身农民家庭 | 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 农民阶级可以领导革命胜利 |
A.甲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正确,结论合理
B.乙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不正确,结论不合理
C.两位同学采用的历史依据都不准确,结论都不合理
D.两位同学的推论都合理,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时代
为纪念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标志着
A.中国革命开始“以俄为师”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开辟
C.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D.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气轩昂,誓与列强争抗。抖数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南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