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1953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一条规定,“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民族人民用普选方法产生之。”下列对此材料的解读,准确的是

A. 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取代了政协制度

B. 5个民族自治区各族人民开始选举人大代表

C. 共同纲领为此时中央人民政府的执政方针

D. 它说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再认再现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才被取代,排除A项。1965年西藏自治区才成立,因此B项不符合事实可排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因此排除D项。根据所学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之前,《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是施政纲领,因此C项符合题意。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共同纲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远亲不如近邻”。下列各项,能突出体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建树与这一俗语反映的意思相近的是(    )

A.发起组建东盟          B.参与创建亚太经合组织

C.参与创建联合国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出现          B.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C.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D.中苏关系缓和

 

查看答案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查看答案

近代诗人褚维垲在诗中说:“都门被围御园火,五口通商弭兵祸。骎骎自海达长江,惟所欲为无不可。”对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御园火”是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B.“五口通商”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C.该诗描述了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D.该诗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查看答案

在1954年的一次大会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