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说明了西周初年大行分封制,将大量土地和人口分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先王后裔,以巩固周王室的安全,答案选B,A C D三项与题中信息分封功臣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西周分封的主要对象是(      )

A.异姓亲族       B.同姓贵族

C.功臣           D.先代贵族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这个国家)至少曾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其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即使我们根据人均指标作判断,也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这一国家)尽管以人均GDP衡量仍然贫穷,但现在看起来也属于在世界上占第二位的成功区域,因为它走出一条适合于本国特色的经济发展道路。这一东亚发展的大爆炸看来是本土技术和经验与北大西洋技术和经验融合的结果,而不是源于简单的抵制。

——(美)彭幕兰著《大分流——欧洲、日本、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

评材料中关于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沦: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发展的历程,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1954年,在希腊举行国际奥委会第四十九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1956年,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继续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在多次提出抗议无效的情况下,中国奥委会于同年II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1958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清楚地写着:“中国奥委会严正宣布,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因为它已沦为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关系的导火索及时代背景。

 

查看答案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专业化的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4年,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

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

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

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53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

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

——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父亲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II%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