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发展的历程,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

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发展的历程,既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又是一个时代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二1954年,在希腊举行国际奥委会第四十九届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终于得到承认。但是,对于刚刚成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仍有个别人持敌视的态度。1956年,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继续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这种行为。在多次提出抗议无效的情况下,中国奥委会于同年II月6日正式宣布不参加第十六届奥运会,以实际行动表示抗议。1958年8月21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位置清楚地写着:“中国奥委会严正宣布,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因为它已沦为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工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并概述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关系的导火索及时代背景。

 

(1)趋势:近代前期,签订不平等条约为主(外交上丧失领土和主权);近代后期,逐步修改或收回不平等权利为主(外交上收回部分权利或修改的不平等条约)(2分) 主要原因:近代前期,列强发动侵略战争,清政府腐败;近代后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抗日战争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6分) (2)断绝关系的原因:国际奥委会受少数人操纵,图谋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时代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孤立中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对峙。(7分) 【解析】 试题分析:(1)主要依据中国历史的发展阶段并结合表格分析;《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都是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巴黎和会开始到“改订新约”的运动、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减少了 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而到《共同纲领》“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对于不同的条约采取不同的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国际奥委会在某些人的操纵下,继续蓄意制造“两个中国””中可以得出新中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关系的导火索。根据时间“1958年8月21日”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新中国断绝与国际奥委会关系的背景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包围、孤立中国;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对峙。 考点: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变化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专业化的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4年,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

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

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

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53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

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

——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父亲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II%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查看答案

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绷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干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部分利益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劳资矛盾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查看答案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C.中国逐渐丧失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