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专业化的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代以来工业化进程促进了城市专业化的发展与家庭关系的演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64年,曼彻斯特的纺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769年,曼彻斯特的阿克莱特发明水力纺纱机,并取得专利权。

18世纪80年代英国第一家棉纺织厂在曼彻斯特诞生,加工来自亚洲、美洲等地的棉花。

1775年,阿克莱特申请到梳棉机、曲柄梳棉机、粗纺机和进料器的发明专利。

1789年,曼彻斯特纺织厂开始装备蒸汽机。

1830年,建成利物浦——曼彻斯特铁路。

1830年,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

1853年,曼彻斯特由“镇”改“市”。

1853年,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

1887年,曼彻斯特开凿通海运河,1894年通航,运河长58公里。

——据钱乘旦等著《英国通史》整理

材料二  (18世纪)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父亲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男女之间的感情。在核心家庭中,“爱情已从家庭关系的外沿变成它的首要的正当的核心”。……相对于前工业化时代因经济关系,或为生存而组成的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家庭关系的进步之处,分析英国妇女地位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1)变化:成为英国棉纺织业的中心;由镇发展为市;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外交通极大改善(修建铁路、开凿了通海运河)。(8分) 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或社会化大生产);进取和创新的文化环境(发明机器、政府保护专利);对外贸易的发展。(6分) (2)进步:妇女经济独立意识增强;妇女社会地位(获得选举权)提高;父权制衰弱;家庭成员逐渐平等;家庭情感增强。(5分) 影响:有利于推进英国的民主化进程;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利于思想解放,促进了男女平等、家庭稳定。(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曼彻斯特的棉纺织厂达99家,拥有全国棉纺织工业的四分之一”“曼彻斯特由“镇”改“市””“曼彻斯特人口为37万,1888年达到50万”“开凿通海运河”中分析得出18、19世纪英国曼彻斯特发生的变化。第二小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2)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父亲不再具有劳动组织领导人的地位,由此失去了支撑他对于户内成员权威的强大的支柱。”可以概括出父权制衰弱;由“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可以分析出妇女经济地位提高;由“家庭内部妻子对丈夫、孩子对父亲的经济依赖减弱”可以分析出家庭成员逐渐平等;由“维系家庭的主要纽带不再是经济而是感情。”可以分析出家庭情感增强。第二问由“工业革命纺织机的出现,为劳动妇女提供了走出家庭的机会,中产阶级妇女也逐渐走近变化中的社会。”结合所学可以分析出为工业革命提供劳动力,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由“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各国妇女运动的兴起,英国妇女在1928年也获得了与男子同样的选举权。”可以分析出有利于推进英国议会民主化进程。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对家庭的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工业革命对妇女地位变化的影响;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蒸汽”的力量·社会变迁与家庭演变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II%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查看答案

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绷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干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部分利益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劳资矛盾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查看答案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C.中国逐渐丧失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查看答案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一一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机器生产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自己经济的设想

C.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利益要求

D.英国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