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II%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C.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经济体制制约技术转化

 

D 【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50年代”已经是斯大林模式,没有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的先进发明“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与苏联模式的僵化有关,故D项正确;在长期的“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采用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展开了激烈的角逐,科技交流不可能不受影响,否则会远不止“28个国家买去专利”,故C项错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但也是在斯大林模式下“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故B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模式”·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名师点睛】斯大林模式的影响 (1)积极影响: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基本上实现了工业化。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2)消极影响: ①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②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的东西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长期僵化的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绷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干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部分利益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劳资矛盾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查看答案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C.中国逐渐丧失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查看答案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一一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机器生产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自己经济的设想

C.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利益要求

D.英国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查看答案

潘恩(1737~1809)在其《常识》-书中说:“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为避免这一现象l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提倡

A.共和主义原则    B.邦联至上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天赋人权原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