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在新政不断遭到攻击时曾打比喻说: “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绷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干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这段话表明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部分利益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劳资矛盾
有学者指出:“从清朝改革三阶段来看,洋务运动由于士绅保守势力过于强大而遭受失败,戊戌变法则由于激进改革精英的不当战略而失败,而清末新政是中央权威的急剧流失,由于不适当的分权化的立宪改革而失败。”从本质上看,这三个阶段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传统君主体制的创新能力减弱 B.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软弱性
C.改革措施背离了时代发展潮流 D.缺乏地方实力派的强有力支持
关于《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条款的规定,英国人认为:“同英国臣民进行贸易的中国臣民将不因为他们那方面进行交易而承受特别的负担或特殊的苛捐杂税”。清政府认为:这个税率(值百抽五)比现有的帝国税率(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还高,所以应允了英方的要求。中英双方不同的认识说明
A.英国通过该条款进一步控制中国 B.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的概念
C.中国逐渐丧失对民族工业的保护 D.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英国工业家弗莱尔说:“五十年前我们不需要议会代表,现在我们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几乎完全为国内消费而生产……现在却大不相同了一一我们现在为整个世界生产,假如我们没有自己的议员来促进和扩大我们的贸易,我国商业的伟大纪元就要结束了。”材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了整个世界的机器生产
B.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自己经济的设想
C.工业资产阶级需要表达自身利益要求
D.英国资产阶级谋求建立世界殖民霸权
潘恩(1737~1809)在其《常识》-书中说:“政府呢,即使在其最好的情况下,也不过是一件免不了的祸害:在其最坏的情况下,就成了不可容忍的祸害。”为避免这一现象l787年制定的美国宪法提倡
A.共和主义原则 B.邦联至上原则
C.三权分立原则 D.天赋人权原则
“克利斯提尼在推行民主制的同时,也更为注重公民权的限制,移民要想获得雅典的公民权更为困难,……只有那些为雅典做出突出贡献的迈提克(指外邦人),作为一种奖励,在经公民大会的特别投票通过后才能获得雅典公民权。”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A.雅典的民主是多数人的民主 B.雅典公民的利益得到了维护
C.公民大会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D.雅典民主制特征是轮番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