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体现的是(     )

A.老子的“辩证”观念B.孟子的“仁政”学说

C.墨子的“兼爱”思想D.韩非的“变革”主张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题干观点认为:周文王行仁义得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亡国;“世异则事异”,世道不同了,处世行事的方式方法也要相应变化。这体现的是一种变革思想,属于法家。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韩非子的思想 【名师点睛】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最受重视的原因 (1)战国时期处于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变革时期,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2)法家思想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人们应按现实需要进行政治变革,不必拘泥于传统,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确立封建制度。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3)法家主张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地主阶级国家政权的统一、巩固和地主阶级专政。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513年晋国执政赵鞅“铸刑书于鼎”并公之于众孔子认为此举会导致“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贱无序何以为国”由此可见孔子主张(     )

A.以民为本B.以礼治国

C.民贵君轻D.礼法并施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其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代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以下是启蒙运动时期一些思想家的言论。

孟德斯鸠这个禁欲的职业神职摧残了许多人即使瘟疫与最惨烈的战争也从来不至如此。

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处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康德: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材料四他们(指启蒙思想家)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其中特别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他们在经济、宗教和政治三个领域中提出的一些具体建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1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作者所说“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的依据。

2从材料二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比文艺复兴“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内涵。

4指出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在思想领域内反封建方式的变化及导致变化的经济、阶级和文化原因。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落下时,牛顿正坐在一旁沉思。他心里想,苹果怎么总是笔直地落到地上呢?苹果怎么不落向旁边或往上升,而始终不变地落向地中心呢?无疑,原因在于地球吸引着苹果。物质必定具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力的极点必定在地球中心,而不在地球的任何一边。因此,苹果垂直地下落,即落向地中心。如果物质如此吸引物质,吸引力必定与物质的重量成正比。所以,不但地球吸引着苹果,而且苹果也吸引着地球。真没想到会存在着一种象我们这里所称的引力那样的力量,它将自己扩展到宇宙中。牛顿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按照其拉丁语的书名,通常称为《原理》。书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这一定律。根据这一定律,“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每个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以上是撕开天空的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这个美丽无比的太阳、行星与慧星的体系只能借一位大能的、明智而具有权威的存在体(上帝)的计划而存在。……这位存在体掌管了万物……是一切的主人,我们惊讶其美善,崇拜其伟大。”

——牛顿

材料三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科学昌明以后,第一个致命伤的就是宗教。……死后既没有天堂,只好尽这几十年尽地快活。善恶既没有责任,何妨尽我的手段来充满我个人欲望。……总之,在这种人生观底下,那么千千万万人前脚接后脚的来这世界走一趟、住几十年,干什么呢?——独一无二的目的就是抢面包吃!……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牛顿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革命性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牛顿的宇宙观。

2除了引起科学方面的变革那个时代在改造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方面有怎样的学说论著和主张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

材料二 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

材料三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查看答案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人们望眼欲穿地期盼着戈多的到来但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始终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但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C.表现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人的共同心理

D.表现了人们失望、彷徨、痛苦的精神创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