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落下时,牛顿正坐在一旁沉思。他心里想,苹果怎...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落下时,牛顿正坐在一旁沉思。他心里想,苹果怎么总是笔直地落到地上呢?苹果怎么不落向旁边或往上升,而始终不变地落向地中心呢?无疑,原因在于地球吸引着苹果。物质必定具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力的极点必定在地球中心,而不在地球的任何一边。因此,苹果垂直地下落,即落向地中心。如果物质如此吸引物质,吸引力必定与物质的重量成正比。所以,不但地球吸引着苹果,而且苹果也吸引着地球。真没想到会存在着一种象我们这里所称的引力那样的力量,它将自己扩展到宇宙中。牛顿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按照其拉丁语的书名,通常称为《原理》。书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这一定律。根据这一定律,“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每个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以上是撕开天空的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这个美丽无比的太阳、行星与慧星的体系只能借一位大能的、明智而具有权威的存在体(上帝)的计划而存在。……这位存在体掌管了万物……是一切的主人,我们惊讶其美善,崇拜其伟大。”

——牛顿

材料三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科学昌明以后,第一个致命伤的就是宗教。……死后既没有天堂,只好尽这几十年尽地快活。善恶既没有责任,何妨尽我的手段来充满我个人欲望。……总之,在这种人生观底下,那么千千万万人前脚接后脚的来这世界走一趟、住几十年,干什么呢?——独一无二的目的就是抢面包吃!……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

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牛顿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革命性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牛顿的宇宙观。

2除了引起科学方面的变革那个时代在改造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方面有怎样的学说论著和主张举例说明。

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

 

(1)革命性:牛顿突破宗教对自然的解释,以理性原则研究自然。(2分) 宇宙观:牛顿本人却依然有宗教情结,相信科学规律都来自上帝创造。(牛顿的大脑理性,但心灵依然是宗教的。)(2分) (2)(每项2分,共6分) 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 伏尔泰——天赋人权——哲学通信 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3)(每项2分,共4分) ①使得欧洲凭借科技优势称霸,影响了世界格局; ②宗教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人们心灵,使得人们内心世界空虚,争斗增加,降低幸福感。(因此,科学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灵格局。) (4)(每项2分,共4分) ①一方面,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解释,互相矛盾。 ②另一方面,科学充实物质世界,宗教慰藉人类灵魂,二者互相平衡。 【解析】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突破宗教对自然的解释,以理性原则研究自然,具有革命性的意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这个美丽无比的太阳、行星与慧星的体系只能借一位大能的、明智而具有权威的存在体(上帝)的计划而存在。……我们惊讶其美善,崇拜其伟大。”可以得出牛顿本人却依然有宗教情结,相信科学规律都来自上帝创造。 (2)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根据所学可知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著有《论法的精神》;伏尔泰主张天赋人权,著有《哲学通信》;卢梭主张人民主权说,提出社会契约论。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3)材料三从科学发展的积极影响分析的,根据“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用”可以得出科学发展使得欧洲凭借科技优势称霸,影响了世界格局。材料四从科学发展的消极影响分析的,根据“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可以得出宗教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人们心灵,使得人们内心世界空虚,争斗增加,降低幸福感。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首先需要从所给的材料中提取出观点,要求论从史出,言之有理。根据材料一可知科学与宗教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解释,互相矛盾;根据材料二、三、四可以得出科学充实物质世界,宗教慰藉人类灵魂,二者互相平衡。 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经典力学•牛顿;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主张;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科学革命的影响、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儒家思想的发展过程中既有传承也有创新。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公元前2世纪,汉朝帝国政权巧妙地诱使儒家学派成为合作伙伴。这个儒家派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政治上都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如果孔子看到这种情况,会大惊失色……后来在汉朝的几个世纪里,儒家学派其实已经放弃了大多数附加的民俗因素,让道教这个当时最主要的异端哲学取代了自己作为民众流行宗教的地位。

——阿诺德·汤因比《历史研究(插图本)》

材料二 在中国,新儒学自宋朝至20世纪初始终是官方认可的价值理念,而在中国文化圈之内的各个国家——尤其是朝鲜、越南和日本,新儒学在五百多年的时间里塑造了它们的哲学、政治和道德思想。

——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第五版)文明的传承与交流(公元l000年之前)》

材料三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主张方面说明汉代儒学家是如何“远离了创始者的立场”的。

2据材料二指出“新儒学”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三中两种进步思想的性质并结合其主张予以说明。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西汉和南宋以后儒家思想的地位如何。

 

查看答案

荒诞派戏剧不用合乎逻辑的结构和明智的理性去阐明人的生存处境。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人们望眼欲穿地期盼着戈多的到来但戈多是谁为什么要等他始终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但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C.表现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人的共同心理

D.表现了人们失望、彷徨、痛苦的精神创伤

查看答案

1954年美国一个城市管理自来水的专员发现该市自来水耗费量在某些三分钟的时段内会奇怪地突然增加。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A.当时汽车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刚好是车主集中洗车的时间

B.黑客通过互联网攻击自来水公司的电脑系统导致数据显示错误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企业管理水平普遍下降统计数据计算错误

D.当时电视开始在美国普及这三分钟是广告时间大家上厕所集中用水

 

查看答案

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一个客厅而贝多芬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共和制度的确立B.封建等级观念被削弱

C.普通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D.民主平等思想开始传播

 

查看答案

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要理解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我们应了解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文艺复兴     B.工业革命

C.法国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