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

儒家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自汉代以来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什么局面在这一局面下对儒学创立与发展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有哪些并列举其中一人的主要思想

2在汉代董仲舒和汉武帝为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起到了很大作用。其中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适应了当时什么需要汉武帝时期兴办的哪一机构既打破了以往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北宋时期传统儒学有何新发展南宋时期的朱熹对儒学新发展又有何贡献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使传统儒学得到了怎样的新发展

 

(1)局面:百家争鸣。(1分) 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任答2点,2分) 列举:任选一人,言之有理即可。(1分) (2)需要:加强中央集权。(1分)机构:太学。(1分) (3)新发展:理学。(1分) 贡献: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成为理学集大成者。(任答2点,2分) (4)新发展: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1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一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思想文化领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二小问,主要考查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第三小问,可以从孔子、孟子、荀子任选一人,言之有理即可。 (2)第一小问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等重要思想,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适应了汉武帝时代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正是在汉武帝的推动下,百家罢黜,儒术独尊,逐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第二小问,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把儒学作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儒学成为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兴办太学。 (3)第一小问,北宋时期,传统儒学在儒学基础之上,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即理学。第二小问,朱熹是宋明理学的重要的代表人物,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成为理学集大成者,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4)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对理学的反思、批判,根植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是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是儒学在明清时期的新发展,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尊儒的措施;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朱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进步思想 【名师点睛】本专题讲述了从先秦至明清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成为“显学”。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随着各门科学的发展,一种以静观反思代替盲目信仰、以经验事实为依据代替经验古训的怀疑批判的近代理性精神产生了……人们热烈地崇尚以科学为代表的理性,在欧洲大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材料三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中得到实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被宣布为最主要的人权之一的是资产阶级的所有权;而理性的国家……也只能表现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恩格斯《反杜林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普遍法则”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哪些科学家的发现淘汰了中世纪的“宇宙图景”

2材料二中“一股强劲的理性主义思潮”指欧洲什么运动指出这一运动的领袖及其主要主张。

3材料三表明恩格斯认为现实中的“理想化王国”绝不是合乎理性的结合所学知识以法国为例分别从文学、美术方面各举一例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作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君权与相权的关系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承庙宇,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班固《汉书》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作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宋)开宝五年,太祖诏……宰相、枢密使候(等待)对殿庐,次年六月,又命参知政事升都堂与宰相同议政事,轮流知印押班奏事,以分其权。

——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请回答

1我国丞相制度设立于哪一朝代据材料一指出丞相的主要职能。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中央制度的名称和主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宋朝分割相权的举措。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政治制度的主要特征。

4据上述材料概括我们古代政治制度变革的主要趋势。

 

查看答案

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康德是德意志著名的哲学家,著有《纯粹理性批判》等著作,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查看答案

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宰相主持内阁工作对议会负责从此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开创了资本主义统治的新体制。

 

查看答案

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逐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