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了多民族、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国家。汉武帝把这项事业继承下来,并推向前进。……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业得以奠定。

——张传玺《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三个阶段》

材料二  唐宋到明清时期,通过科举考试的官员出身、来源情况对比,左边饼状图为《唐书》所载830进士出身分布比例;右表为两宋、明清官员任官前的出身情况比例

满分5 manfen5.com

材料三  (朱元璋)在中国传统政治史上,做了一件创古未有的大翻案,即是正式下令废止宰相,改用内阁大学士。照法理讲,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一切最高命令,全由皇帝发布。但这也不是说即由皇帝一人独裁专制。皇帝的命令,因于传统政治习惯之束缚,依然必先经过内阁。照法理论,内阁大学士的身份决非真宰相,但就当时实际情形论,内阁大学士却渐渐变形站到以往传统宰相的地位上去了。但有人若以大学士身份而真正执行宰相职权,那在明代的政治法理上讲是越权的,张居正便吃了这个亏。

——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四  (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西汉时期如何推进中国“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2)依据材料二的图表,分析科举制从唐宋到明清时期有什么发展变化?这些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并分析由此造成的影响。

(4)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

 

(1)西汉的推动:解决郡国并行制问题,逐步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防止地方分裂势力的发展;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2点4分) (2)变化:来自士族、特权阶层的子弟减少;来自平民、寒素家庭子弟的比例不断增长。(2分) 影响:科举制往更公平的方向发展,为贫寒阶层改变命运(处境)提供了更宽的途径,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同时也使更多的人,被儒学思想束缚,阻碍了社会发展。(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阐述,言之成理可给4分。) (3)局限: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始终屈服在皇权的重压下(皇帝的私人办公厅);内阁受制于司礼监;内阁与六部职权不明确。(2点4分) 影响: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容易形成宦官专权;朝廷内争权夺利,政局动荡。(2点4分) (4)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阻碍了“市民文化”的发展;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思想专制政策;闭关锁国不利于中国“市民文化”与西方市民文化交流、融合。(6分;任意三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问主要考查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即可,如推恩令的实行,实行刺史制度。此外,还可从思想角度出发,回答出:他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过文化“一统”加强政治“一统”的措施。 (2)关于取士的名额变化,可从图中得出答案。注意既要分析士族的变化,也要分析寒门子弟的变化。而关于影响,主要是回答科举制的影响。一方面,它体现了公平公正,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同时,它使更多人把科举考试看成是仕途的唯一渠道,从而被儒学思想束缚。 (3)关于内阁权力的局限性,学生可从材料中找到答案,注意提取出两点信息。此外,在分析影响时,一方面要注意君主专制的加强。此外,还要注意君主权力空前强化会导致君主的懈怠,故而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4)本题实际上在考查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在此,学生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方面来加以分析。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方面对不同时代的特征加以概括和总结。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表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创立内阁;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合理的是 (    )

 

史实

结论

A

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一切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平等的权利

B

古代雅典统计整个城邦的人口时,官方文件的表述是“雅典人及其妻子和孩子”

反映了在古代雅典,妇女和孩子没有公民权

C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

主要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D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查看答案

苏格拉底说,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最优秀的人是能够胜任自己工作的人。苏格拉底这些话的政治意图在于(    )

A.反对轮番而治      B.提倡妇女参政

C.主张人民主权      D.宣扬人文精神

 

查看答案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

A.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B.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C.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D.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查看答案

公元前326年,罗马波提里阿法案规定债权人不得因债务私自拘禁负债人。类似政策

在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也曾出台。这一规定(  )

A.协调了奴隶主和奴隶间的矛盾

B.明确了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原则

C.使民主和法制的基础得以巩固

D.使公民法日益完善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波默罗伊在《古希腊政治、社会和文化史》中写到:“梭伦还必须面对雄心勃勃的新贵——那些人来自平民家族,对所谓‘好父亲’集团的世袭贵族垄断特权耿耿于怀。”为缓释“新贵”的“耿耿于怀”,梭伦(    )

A.废除债务奴隶制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五百人会议        D.限制第四等级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