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重农是目的”、“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及所学知识可知,C符合题意。A错在该措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B错误,因为中国古代工商业经济一直在缓慢发展。D错误,此政策出现于秦之后,此外该选项与题意无关。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名师点睛】重农抑商政策是一大热门考点。在此,学生要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目的、影响。考试中,关于这两个知识点,已多次涉及到。 示例1:《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 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 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 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 【简析】阅读材料分析,商人有市籍,商人及家属不得占有田地,目的是“以便农”所以答案为D。不准商人占有田地,不属于商业经营范围的内容,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到赋税问题,排除B。材料强调商人不能做什么,不是户籍问题,排除C。 示例2:秦汉至明代,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阶层认为商人( ) A.不事生产     B.不尊儒术    C.不敬宗族    D.不纳租税 【简析】本题考查历史概念的理解与迁移能力。结合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可知中国古代的统治者大都认为商人不从事工农业生产,不创造产品,对社会的发展没有贡献,所以贬低商人地位,商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丝绸之路”是古代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

B.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

C.明清政府的严格管理限制了丝路商贸繁荣

D.15世纪以前的丝路贸易不具有全球化意义

 

查看答案

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关于右图所示灌溉工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耧车,出现在汉代

B.它适合于西北地区的农业灌溉

C.五代的文献中可能记载它的制造方法

D.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

 

查看答案

秦汉时代,南方的郡面积都比北方的大得多。例如,秦朝北方的河东、上党、太原等五郡才相当于今山西省,而南方的长沙郡就相当于今半个湖南省。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秦汉时期(    )

A.南方地区的经济地位更重要

B.南方驰道等交通设施更完善

C.北方地区开发的程度更高

D.北方地区实行郡国并存制度

 

查看答案

在儒家观念中破坏先人遗体就等于对先人不敬。虽然宋朝政府严禁火葬,却屡禁不止。当时火葬率最高的地区是两浙路(今浙江一带)。宋代火葬流行的原因是(    )

A.受到墨家思想影响                  B.儒家伦理观念弱化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防止瘟疫广泛传播

 

查看答案

图为新疆出土的汉代织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局部)。该织锦结构复杂,工艺精湛。经考证,专家认为这是当时拉弓射箭时使用的护臂。据《史记·天官书》载:“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从这件文物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    )

满分5 manfen5.com

①汉代人为军国大事祈求祥瑞的心态

②汉代的官营纺织业技艺精巧

③汉代丝绸之路商业繁荣

④汉代流行的字体是楷书

①②        B.③④

C. 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