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

明朝各种商税如盐、茶、坑冶、酒、醋等依旧照征外,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工商税种。例如,洪武、永乐年间,在南京和北京征收塌房税(政府建造的供商人贮藏货物的房屋,称塌房。商人贮货于此,需按规定纳税)。洪熙元年为了流通钞币(发行纸币)而开征的市肆门摊税,征税对象是以贩卖为主的蔬果园、塌房、库房、店舍、受雇运货的骡马车等。对材料内容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明朝实行严苛的重农抑商政策

B.明朝国内的工商业十分发达

C.明朝开始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D.明朝海外贸易十分发达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及所学知识可知,题中反映的是对工商业征收新的税种,这能够间接反映出工商业的发展,故选B。A错在材料并不能体现出重农政策。因为中国古代实行抑商政策,C错误。题干中没有涉及到海外贸易,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名师点睛】解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和选项的关系,注意选项内容材料中是否能够体现。 示例:《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这反映了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 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 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 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简析】题中信息表明,从周天子及王后,历代皇帝及皇后,不断举行“籍田”、“亲蚕”仪式,说明了历代统治的“重农”思想,这也是农业(种植业和蚕桑业)是中国古代经济主体的体现。但材料体现不了抑商,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明神宗实录》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注:即六部)之职掌,终以取祸。”下面有关明朝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阁臣有宰相之名,无宰相之权

B.阁臣无宰相之名,行宰相之权

C.六部实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D.阁臣参与机密事务决策,但没有法定决策权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之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    )

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元朝进行政治制度创新

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

 

查看答案

下面图表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时期

全国人口(丁)

官员

官民之比

西汉

5959万

7500人

1:7945

唐高宗时

5238万

13465人

1:3927

元成宗时

5816万

22500人

l:2613

清康熙时

2459万

27000人

l:911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全国总人口的逐渐增长

C.科举取士的比例大大提高

D.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和强化

 

查看答案

《通典》记载:汉武帝时“以(御史)中丞督司隶(校尉),司隶(校尉)督司直,司直督刺史”。到了东汉初年,朝廷举行朝会时,司隶校尉可以与尚书令和御史中丞专席独坐。 司隶校尉地位的变化说明(    )

A.中央监察机构更加精简高效

B.专制皇权受到了更多的制约

C.三公的权力被进一步削弱

D.中央放松了对地方政治的监察

 

查看答案

历代帝王调整相权的目的是①防范宰相擅权②提高行政效率③弥补宰相才干不足④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