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在追求近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一曰理念,二曰民情,三曰实践,关乎民主政治的成效。阅...

在追求近现代民主政治过程中,一曰理念,二曰民情,三曰实践,关乎民主政治的成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某种意义上,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而这一历史在西方的具体体现最为明显。

——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材料二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域)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层面》

请回答:

(1)通过对材料的理解,请指出近代西方有哪两种不同形式的民主制度?以英国和美国为例,其政治理念和实践方式有何不同

(2)材料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影响为例说明上述观点。

 

(1)形式: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2分) 不同:英国:在人文主义的指导之下进行,倡导议会主权;实践方式是国内战争。(4分)美国: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崇尚自由、平等,三权分立;实践方式是独立战争(民族革命)(4分) (2)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物质、制度、观念三个层面。(2分) 辛亥革命影响: 物质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6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属于考查学生依据材料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民主的不同形式的发展历史正是一定政治观念和政治实践形成的历史”并结合英美两种不同的代议制形式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政治理念,英国可以从人文主义角度思考,美国从启蒙运动思想指引思考回答;实践方式,英国可以从资产阶级革命角度思考,美国从独立战争角度归纳。 (2)本题属于依据材料概括观点并进行论证的考查,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人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的角度来概括;第二小问实际上是回答辛亥革命从“物质、制度以及文化”方面的影响,可以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回答辛亥革命影响即可。 考点: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革命;欧美代议制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独立战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由全体人民掌握。”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的片段

(1)材料一中的“全体人民”是指全体雅典人吗?为什么?

材料二   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必须严格使用法律术语,否则即使理由充分也会败诉。例如,某人因葡萄蔓被毁而起诉,在诉讼中不用“树木”而称“葡萄蔓”,那么他将败诉,因为该法中只有“树木”一词……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以上条文选自《十二铜表法》

(2)依据材料一对《十二铜表法》的分析,有人认为《十二铜表法》没有太多积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看法。

材料三   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合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3)恩格斯曾评价说:“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请结合材料三论证该观点。

材料四   罗马法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参考经验。罗马共和国特设一种审理公职人员贪赃枉法、以权谋私等重大刑事案件的法院,实质上就是陪审法院。罗马实行一种“保护人制度”。保护人可以替被告发言,反驳控告人提出指控。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

(4) 材料四所述内容演变为今天的哪些法律制度和原则?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

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

C.中、美、苏要友好平等

D.中国在外交上实行不结盟政策

 

查看答案

2010年1月19日,运送八位中国维和英烈灵柩的灵车经过天安门前时,民众打出“沉痛悼念海地地震遇难的中国维和警察”横幅。中国参与海地维和行动说明当前我国

A一贯坚持无论大国、小国一律平等原则

B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

D积极参与制定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规则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其关键是

A.1972年中日关系的改善

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新时期中苏关系的改善

D.1972年中美关系的缓和

 

查看答案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边倒”,到20世纪60年代的“两个拳头出击”,再到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直到80年代的“全方位”,中国的外交战略大体上十年一变。但在变化中始终坚持不变的是

A广泛结盟军事外交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C专注欧美大国外交                       D对抗美苏反霸外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