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

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只能是指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D正确;A是根本政治制度;B属于基层民主政治;C属于民族政策。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名师点睛】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新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是政治协商会议,后者是前者的存在形式。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5)“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在推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主要举措是

A.加紧立法工作       B.加紧普法宣传

C.加紧总结文革教训   D.加紧平反冤案

 

查看答案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之初,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1954年宪法

B.民主革命纲领

C.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查看答案

俄国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相比较,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A.布尔什维克党起了领导作用

B.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

C.工人阶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D.以暴力革命为主要形式

 

查看答案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曾设想俄国二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后却走上了非和平的道路,这主要是由于

A.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

B七月流血事件发生

C布尔什维克党决定武装起义

D外国武装干涉

 

查看答案

朱自清在《论标语与口号》中说:“标语口号用在战斗当中,有现实性的必要的。”与标语“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临时革命政府万岁!”相关的“战斗”是

A.巴黎公社  B.二月革命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