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

地区建置沿革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下面四张地图反映了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注:划了椭圆的标记),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满分5 manfen5.com

A、①②④③    B、①④②③

C、②①④③   D、④①③②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湖南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图①中的信息“周、晋、楚、齐、鲁”可知这是周朝的行政区划;图②中的“道”是唐朝的地方行政区;图③中的“布政司”是明朝的地方行政机构;图④地方上郡国并行,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因此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布政司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行政区划的沿革状况。从春秋初期,公元前688年开始置县,中国的行政区划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而且两千多年来不断发展,从未间断。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朱元璋改革元代行省制度,宣布最大的行政区划是布政使司,由布政使总一省的行政大权,其性质仍同行省,因此习惯上还称为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西周末王室衰微

 

查看答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构建国家政治结构是政治史上的常见现象。下列制度或机构主要依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有

①周分封制             ②秦朝郡县制

③雅典四百人会议       ④美国联邦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严复在《天演论》按语中说,世界上一切民族都在为生存竞争,“进者存而传与,不进者病而亡焉。……负者日退,而胜者日昌。……弱者先绝”。梁启超说“只有兴民权,才能固君权,救危亡”。

材料二       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陈独秀是要把欧洲两千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共产党人的历史观。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共产党》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仁人志士的哪些思想?当时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思想?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陈独秀的启蒙运动是一场比孙中山更加彻底的革命”的理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造就了深层次文化结构,消费意识作为其中的一部分从一开始就沿着“尚俭”和“尚奢”主次并存、因时制用的模式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礼,与其奢也,宁俭。”

——孔子

“俭节则昌,淫浃则亡。”

——墨子

“财货足用则轻用(滥用),轻用则侈泰,……侈泰则家贫。”

——韩非子

“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

——司马光

材料二  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至于统计天下之势则不然”。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者也。何者?势使然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酿,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烧火做饭)者不知其几……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

——明 陆楫《蒹葭堂杂著摘抄》

材料三  “人人俭而人人贫。天下大事,遂乃不可以支。”“至贫极窘之中国”御侮“败亡之由,咸此而已矣”。“人人皆可奢,则人之性尽”。

——谭嗣同

(1)材料一中孔子尚俭的目的是什么?墨子、韩非子司马光分别是从哪种角度论述尚俭的重要性?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的观点及其依据,分析这种观点产生的根本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谭嗣同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这一观点在当时有何意义?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的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阶段,一些

学者从不同领域进行了研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洪、宣之世,内阁大学士身兼部职,阁权渐崇。由于宫廷的禁例和大臣理事的规矩,皇帝无法随时召唤近在咫尺的内阁大臣,皇帝和阁员之间难以随时配合。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在明代是由宦官实现的。清朝吸取明朝的教训,严禁宦官擅权。于是,雍正帝选调内阁大学士等官“日值禁廷,以待召见”,形成了军机处制度。

——摘编自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      元明以来边疆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中叶以后,开始逐步改土归流——把土司改为中央政府委派的流官。土司苛索花样繁多,土司家婚丧、寿诞、生子、盖房、过节都要征派。地处边隅的土司,“无事近患腹心,有事远通外国”,致使西南边疆的统治十分不稳定。清世宗任命鄂尔泰为云贵广西三省总督,进行改土归流。在改流地区,设置了与中原地区同样的府、州、县及镇、协、营、汛,派驻官兵,并着手改革许多落后的剥削方式及陋规恶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三

标题

内容摘要

一、“引边荒艰巨为己任”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一大壮举

二、运筹帷幄,进规北疆

根据天山“北可制南,南不能制北”……制定消灭阿古柏的步骤,收回乌鲁木齐等城

三、决胜千里,底定南疆

仍采用“缓进急战”的战术,收复达坂、吐鲁番、喀尔噶尔等城,阿古柏自杀

四、“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

提出“先折之以议论,委婉而用机;次决之以战阵,坚忍而求胜”,……中国收回了伊犁地区

——据孙占元《左宗棠评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代政治形态相比于明代的进步之处。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改土归流”的含义及其作用。

(3)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写出左宗棠“引边荒艰巨为己任”的历史背景,并概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策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