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 “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理学研究的重点是社会的伦理道德,故AC排除.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由题中“修养论”“ 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可知。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

 

查看答案

以下选项是某历史学习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经济发展史话”时引用的内容。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汉朝以后,铁犁、牛耕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B.唐制瓷业技术高超,已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C.宋代“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形成街市

D.明清两朝推行“海禁”政策,禁止海外贸易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厄内斯特•梅在1984年的一篇论文中说:二次大战后,美苏两国注定会成为对手……1945年以后两国关系不可能出现任何缓解……传统、观念、感情、习俗各方面都刺激着敌对状态的出现,两国均没有足够力量避免这种冲突。

材料二 冷战并非只是美苏之间的对抗;而是由形形色色的冲突对抗组成的,至少有四个:工业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世界的商业中心与提供市场与原料国家之间的冲突对抗;……但由于苏联分裂成许多独立的小国所产生的民族与经济问题仍给世界安全带来威胁,因此冷战仍在继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美苏注定会成为对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是怎样对待对手的。

(2)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材料二为什么说冷战仍在继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一统”理念影响下的中国对外关系,一切政治关系皆为内政,没有“国家间”外交,没有与中国平行的、多元的国家观念,“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四夷八蛮咸来贡职”。华夷之辨观念指导下的中国对外关系,确立了华夏民族在文化上的自信心和优越感,进而形成了中国居高临下、傲视万国的情势。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既有“文”的措施,也有“武”的手段。“文”的措施有朝贡、贸易、传播先进文化、接纳来华留学人员;“武”的手段是军事打击朝贡体系的破坏者。实质是以文化感召为导向的军事基础型外交活动。中国处于儒家文化共同体的核心位置,既保有道德和法律上的至尊,又能以军力保 护诸国,同时在外敌入侵时由邻国充当挡箭牌,为中国争取缓冲时间,实际上也是一种精密的国际安全体系。

材料二 19世纪初,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继东来,清朝原有的由礼部和理藩院办理对外事务的机制,根本无法满足西方国家想要与中国进行经济、政治、外交等多方面交往的强烈要求。1861年,总理衙 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 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比如修建铁路,开矿办厂,购买机器、船炮、枪械,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管理关税等,皆归其管理。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着清王朝的对外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中国过去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局面,使中国有可能步入国际外交轨道;结束了中国几千年来没有专门外交机构的政治体制格局;总理衙门还结合当时世界各国的通例和中国国情,确定了中国的国旗、国歌,使中国不再以王朝而是以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外交的主要变化并做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