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

《社会主义研究》杂志1986年第3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真正意义的社会主义性质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建立了工农联盟政权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材料分析解答能力。材料反映巴黎公社是按照“蒲鲁东(法国小资产阶级思想家)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建立的,而没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建立,说明C正确。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巴黎公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场人为的“强制性”爆发的革命。下列能够作为这个结论依据的是

A.十月革命爆发前俄国已经推翻了沙皇专制

B.布尔什维克党人数较少难以发动革命

C.俄国从沙皇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过渡太快

D.俄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条件不足

 

查看答案

1825年,在美国的印第安纳州,英国人欧文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和谐公社”的社会组织。这里有工厂、农场和学校,每个成员都参加劳动,人人都享有充分的、平等的民主权利。但是,“新和谐公社”短短几年就失败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新和谐公社”超越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美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过于强大

C.“新和谐公社”缺乏群众基础

D.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尚未暴露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目的是从根本上消除行省赖以自重的自然地理之险、区域经济之利、一方民众之心,这在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史上具有转折意义。腹里乃中书省的直辖区,地近京畿,位置重要。为了打破太行山之险,让腹里地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合并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为了打破南岭之险,采取南北纵切的方法,让湖广行省越过南岭而有广西之地,又使江西行省跨过南岭而有广东之地。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二各地财赋集中于行省,行省把大部分财赋解运京师上供朝廷,少部分则与各省留用,其中中央与地方财赋分割比例为73……在行政的另一方面——命官权和人事权方面又表现得无甚作为,可以说元代的地方官吏的选用主要由中书省和吏部负责,通常,从七品至九品的地方官吏由吏部“拟注”,中书省参知政事等审核,每月举行一次。正三品至正七品由中书省“自除”。二品以上则“选自特旨”,由皇帝根据需要选拔。……在军事方面,行省是元代地方诸官府中唯一握有较大军权的机构,但调动行省所属军队的批准权,集中于皇帝一人,行省只能遵照朝廷的号令行事。

——赵军英《论元代行省制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三就中国的历史环境具体条件而言,中央集权比地方分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明显多一些。……但极端的中央集权很大程度上又是以中央对地方政府“无所分画”和“无所寄任”为基础,是与皇帝专制制度相适应的历史产物,主要是为家天下的王朝大一统服务的。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请回答:

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以“行省制在调整中央与地方关系中的作用”为主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l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上个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材料二全球发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新经济强国的出现,而中国和印度的崛起,是这个后美国时代最直白的表现。

材料三截至2010720,美国已经有16家银行倒闭,整个美国经济受到重创,信贷紧缩、股市动荡、企业破产、经济衰退,美国进入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次经济低速期。此外,看不到的伊拉克战争、不断攀升的失业人数,还有持续不断的恐怖威胁等还萦绕在人们心头。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西欧崛起和美国能主导世界的主要因素。列举群雄竞起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崛起的因素。

3当今世界已经进入后美国时代,你同意这个观点吗?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判断。

 

查看答案

阅读以下关于“海权”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欧罗巴内自明嘉靖年间,舟楫无所不至,初寻出亚默利加大地,次到五印度国,后驶至中国,……红夷东驶之舶,遇岸争岸,遇洲据洲,立城埠,设兵防,凡南洋之要津已尽为西洋之都会。”“夫制驭外夷者,必先洞夷情。……西夷之海艘,坚驶巧习,以其恃贸易为生计,即恃海舶为性命也。中圆之师船,苟无海贼之警,即终年停泊,其船窳(粗劣)漏,断不可以涉大洋。……当缮舟舰,练水师,必使中圆水师可以驶楼船于海外,可以战洋夷于海中。”“战舰已就,则内地出洋之商,愿禀请各艘扩货者听。”“东西海权之争实在南洋,西夷之本土距中因甚为遥远,其窥吾圆必以南洋为基地。倘因诸华人流寓岛上者,举其雄桀,任以干城,沈思密谋,因以漳泉惠潮嘉人为流官,雄长其上,破除陈例,归于简要,自辟僚属,略等藩镇,庶足为南服锁钥与!”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凡一国之盛衰,在乎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叔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必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要素为军备,军备之要在海权。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注于太平洋,我国与太平洋上适当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尽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

——引自孙中山相关论述

材料三在整个历史上,控制海洋是决定一个国家的领导地位和繁荣的主要因素,同时也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存亡的主要因素。美国……要做到这点,两件事不可缺少:第一,凭借筑垒和建立海岸防御舰队来保护主要的港口。第二,壮大海军力量。这会使进攻性力量如虎添翼,单是它自己就使一个国家能够向外扩展影响。

——马汉(美国)《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890年)

1)依据材料—概括魏源的观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的海权观相对于魏源来说有哪些发展?原因何在?

3)对比三则材料,指出近代中国人与马汉在海权观念上的不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