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

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世界史研究领域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其代表论文《英、法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封建王朝复辟问题》指出:“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反动的统治阶级”,“在被推翻之后”,“总是千方百计地企图复辟”。可见,当时世界史研究    

A侧重英法国际关系的演变

B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认真贯彻了“双百”方针

D.受到中苏关系变化的影响

 

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分析,从题干时间来看,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谈“复辟与反复辟斗争”问题,任何一次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都是经过长期、反复、曲折、复杂的阶级斗争而实现的,根据课本知识可以知道,当时中苏关系恶化,所以可以看出当时思想领域的变化。故答案选D。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外交”,把维护“人权”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普世价值”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动了多极化趋势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查看答案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积极开展“反恐”外交

 

查看答案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农村’国家为伍,反对‘城市’国家。”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B反映了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查看答案

在乌鲁木齐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大会上,王震针对新疆形势提出了许多细则,“对于两种民族形成租佃关系的地区,减租时,一般应采取双方协商的办法进行,不应采取斗争方式,以免引起民族间的仇视”;“对于宗教寺院出租的土地,一般均应按照减租条例依法减租,但在执行中……群众要求减则减之,愿少减者则可少减,不愿减者可暂不减”。这些“细则”提出的主要依据是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文件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政策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查看答案

日本编写的《新历史教科书》称:“日本希望和平解决中日间战争,1938年到1941年间多次通过各种渠道向中方提出和平方案,但都没有成功。其实,日本当时提出和平方案真正原因是(    

A日本对中国华北、华东等地的进攻被击退,损失惨重

B相持阶段日本希望与中国和平谈判,“化干戈为玉帛

C日本速决战计划破产,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中国开辟了国外战场,与盟军联合打击日军,日军被迫提出议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