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

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始终处于动态演进过程之中如何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使双方处于对立僵化状态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施耐庵著《水浒》

材料二 “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盖矫枉鉴覆,所以杜汉、晋末大之祸,意固善矣。然徒拥虚名,坐縻厚禄,……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宗室年生十岁即受封支禄。”

——《明史·诸王传》

材料三 “清之季世,行省分权,不能举改革之实,遂主张集权,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

——近代著名科普出版家杜亚泉著《中华民国之前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哪个王朝基本解决了诗歌中所谈到的问题?它的主要解决办法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对比先秦分封制,概括明朝分封制(藩王制)的特点?指出其弊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造成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的因素概括杜亚泉先生的观点

 

(1)王朝:宋朝(北宋)(2分) 办法:从权、钱、兵等三方面削弱地方力量(2分) (2)特点: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2分) 弊端:藩王宗室的俸禄加重政府的财政负担;禁止藩王宗室从事经营活动,导致其成为寄生阶层;对藩王宗室的约束过于繁杂。(2分,答出一点即可得分) (3)因素:农民、革命党的起义,削弱了清朝中央政府的控制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地方汉族地主势力兴起;列强侵略,使清朝中央政府权威下降。(6分) 观点:中央与地方应合理分配权力,不可使权力偏重一方。(2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朝代,材料一诗歌提及的问题是藩镇割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是宋朝基本解决这一问题;第二小问办法,结合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回答。从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三方面削弱地方力量。 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材料二“有明诸藩,分封而不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体现了藩王享受优厚俸禄而无实权的特点,“……防闲过峻,法制日增。出城省墓,请而后许,二王不得相见。藩禁严密,一至于此”体现了藩王活动受到严格限制的特点;第二小问弊端,可以结合特点归纳,只享受俸禄加重国家财政负担,禁止藩王宗室从事经营活动,易导致其成为寄生阶层等。 第(3)问,第一小问因素,要求解析造成中央权力弱化的因素,可以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归纳,“……即以是受人民之反抗,为此次革命之最大原因”体现了农民和革命党起义削弱了中央的控制权,结合清末汉族地主的兴起和列强的侵华加剧了清中央权力权威的下降回答即可;第二小问观点,“权力分配有所偏倚,其祸均足以亡国,今后之谋国者,不可不折中于二者之间,以求调剂之方法”体现了杜亚泉先生认为中央与地方应合理分配权力的观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藩王制;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晚清时期中央权力相对弱化 【名师点睛】材料解析题所给的材料,一般都是平时比较难得接触到的。但是学生在阅读材料找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后,总是能够捕捉到一些信息联系与学过的知识取得联系。不管材料解析题的材料如何陌生、设问如何新奇,都离不开用教材中的基础内容来解答,完全脱离教材而考查“能力”的材料解析题是没有的。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即要注意回顾题目与教材中的哪段历史有关。所以本题就是在提取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充分地调动所学知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9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毛泽东撰文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毛泽东所说的“新阶段”的含义不包括    

A.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B.革命的对象开始由清政府转变为北洋政府

C.无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并起了领导作用

D.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查看答案

以下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的时间先后顺序为    

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之处并独有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

②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

③大清大皇帝允许以天津郡城海口做为通商之埠

朝鲜国像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除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查看答案

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查看答案

有人评价辛亥革命时说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查看答案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沟通才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否则无生命的政治无配合的制度决然无法长成。”下列史事可以佐证钱穆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