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

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成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   

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的主人

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

 

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目的就是要制定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把三大改造的成果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这个会议成功的的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而非其他选项。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步。因为(   

A、由共产党执政

B、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建立了民主联合政府

D、由各党联合执政

 

查看答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要求接送在港民主人士,进入解放区,参加筹备新政协。据统计,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共安排秘密北上的民主人士20批,其中有119人参加了政协会议。中共的这一举动主要是为了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协商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查看答案

共和国成立首日,一则更正启事被《人民日报》郑重置于头版:本报二十九日所刊“义勇军进行曲”词“最大的吼声”应为“最后的吼声”,特此更正。《人民日报》刊发“义勇军进行曲”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两党有对峙走向合作

B、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C、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D、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查看答案

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较有名的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查看答案

朱德同志称井冈山是“天下第一山”,这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领带集体

D、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