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34年与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

1534年与1800年,中国金银比价从约1:6.36变为1:15.4,导致该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      B. 西人东来,黄金流入欧洲

C. 康乾盛世,社会经济繁荣      D. 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

 

A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金银比价反映了白银的贬值,这主要是因为丝茶外销,大量白银流入而导致的,其他几个选项均不能解释白银的贬值,例如,鸦片走私,中国白银外流只能导致白银的增值,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导致中国金银比价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据《松窗梦语》记载:歙县的“贾人几遍天下。良贾近市利数倍,次倍之,最下无能者逐什一之利”。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这反映(     )

A.徽商藐视国家经济政策           

B.长途贩运是徽商的重要经营方式

C.徽商资本雄厚              

D.徽州商业传统源远流长

 

查看答案

相较于基督教与佛教,儒家在中国既无教堂也无庙宇,但两千年来,其学说不仅居中国学术思想的正统地位,而且深入基层,成为维系世道人心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原因是(   )

A.儒家的经典,是历代教育及选任人才的重要依据

B.全国各地普设孔庙,并由官方定期举办祭孔典礼

C.儒家思想集诸子百家大成,深获帝王爱好与提倡

D.通俗戏剧小说,将儒家忠孝节义观念普及于庶民

 

查看答案

如果要了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思想的起源,应当查阅的是(   )

A.李贽的《焚书》                   B.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C.顾炎武的《日知录》                D.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查看答案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提出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

A.董仲舒      B.朱熹        C.王守仁       D.李贽

 

查看答案

某思想家曾作诗咏《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该思想家应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