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存天理” 存的是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是人性中善的部分;“灭人欲”要灭的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的恶,是人性中恶的部分。二程认为,气聚合为人,天理就形成了人的本性。由于气质之性阻碍了天理的正常发挥,以致出现了恶,这就是人欲。与人欲相对,天理是纯粹的善。他们认为,人的行为,不是遵照天理,就是随顺了人欲,同时人的道德理性决不是天生就有的,而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主要是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宋明理学家正是基于儒教“人性善”,即人生来本具有理学家认为的“美德”正是后天的利欲让人们迷失了方向,所以才提倡“存天理,灭人欲”。“本善习远”的含义是:人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所以答案选D。A、B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选项“非善非恶”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一书说: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下列不能佐证这一说法的(     )

A.孔子主张“仁者爱人”

B.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商鞅主张“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查看答案

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尊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这带来的直接效果是(    )

A.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B.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查看答案

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派地位的变化取决于(  

A、儒家思想的自我更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和发展

C、思想大一统的趋势

D、手工业和商业的日益繁荣

 

查看答案

由著名影星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上映后反响强烈,掀起新的一股孔子热。影片中充满着浓厚的 “仁”的气息。下列对孔子“仁”的思想理解正确的是(    

①以“仁”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②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促进社会和谐

③实现仁的途径是“忠恕”之道

④“修身、齐家”是仁的起点,“治国、平天下”是仁的终点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