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孔子作为一个文化符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史记·孔子世家》的记载中有许多同时代的士人对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高二历史第4页共5页子极尽嘲笑之能事或讽刺他“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或嘲笑他“自腰以下不及禹者三寸垒垒若丧家之犬”等。

材料二 “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制在文其体在各明名分其用在与时进化……故曰孔子‘圣之时者’也。”

——康有为《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孔学则严等差贵秩序而措而施之者归结君权。……于帝王驭民最为合适故霸者窃取而利用之以宰制天下”“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儒学统一时代》

材料三 大思想家伏尔泰从18世纪后期起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做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同时代人“矮化”孔子的原因。

2)依据材料,概括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看法的异同。

3根据材料三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1)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孔子思想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 (2)同:都认为儒学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异:康有为认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梁启超认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 (3)儒家的某些观点是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儒家思想注重道德的说教。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中所述时间可知,同时代人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他们“矮化”孔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当时百家争鸣,各学派之间相互攻击,目的都是要扬名自己学派的观点,而孔子的思想又不适合当时社会变革的需要,所以成为被“矮化”的对象。 第(2)问,考查比较分析的能力。解题前提是必须先理解材料,其次依据材料从二人的身份与思想观点去分析归纳,由“在各明名分”与“严等差,贵秩序”可知两者都强调“贵贱有序”的统治秩序,而康有为认为“用在与时进化”以为儒学具备平等进化的思想,梁启超则认为“儒教之最缺点者,在专为君说法,而不为民说法”意为儒学是维护专制的思想根源,是民主的障碍。 第(3)材问,材料三伏尔泰从两个方面表达其对孔子儒家思想的赞美:民本思想成为抨击封建君主专制的有力武器,道德说教远比宗教对人的教化功能民主和公正。这正说明抨击封建统治要从内部找到根据,“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为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梁启超对儒学的看法;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名师点睛】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 对待儒家思想的正确态度,总的原则是既继承其中的精华又剔除其中的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极因素。 (1)继承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意识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2)摒弃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作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正统思想,其自身的消极作用是很明显的。首先,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导致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其负面作用是明显的;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观念更应抛弃,对这些落后的内容应该批判和否定。因此,应该肯定明清进步思想家和新文化斗士对儒家的批判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656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百家争鸣”的方针            B.“百花齐放”的主张

C.“文化革命”的观点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查看答案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A.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B.确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

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查看答案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扶助农工

 

查看答案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为此康有为著有    

A.《新学伪经考》                     B.《孔子改制考》

C.《变法通议》                       D.《仁学》

 

查看答案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A.洋务派                         B.早期维新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