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    

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D.“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奠能行”说明了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矛盾双方相生相克的辩证法思想,这符合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特征。A项的意思是有力气的人,用力量帮助帮助别人;有财富的人,把财物分送别人;有德行的人,用道义来劝导别人,即墨家思想;B项的意思是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即道家的辩证法思想; C项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即庄子的思想;D项的意思是君主是天,荫庇臣民,臣民是地,承载君恩。君臣关系即天地关系,即董仲舒的观点。综合分析,答案应该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辩证法思想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型的一般思路是,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在大体明白材料的主要涵义的情形之下,在联系诸子百家的主要主张进行仔细对照比较即可快速找出答案。在诸子百家中儒家主张仁爱,忠孝和积极入世,道家则主张顺从自然,无为而治,法家强调依照严刑峻法来约束人的行为,墨家则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强调无差别的爱护别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史学家吕思勉曾对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君主卿士庶人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中国早期政治实行等级制度

C.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西汉初年,文帝、景帝吸取秦亡于严刑苛法的教训,改革刑罚制度。秦代法律规定,罪人的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和子女都要连坐,重的处死,轻的没入为官奴婢,称为“收孥相坐律令”,文帝明令废止。秦代时诽谤和妖言罪皆受重刑,文帝下诏废除。秦代大多数罪人都没有刑期,终生服劳役.文帝诏令根据犯罪情节轻重,规定服刑期限,罪人服刑期满,免为庶人,使“罪人有期”。秦代有黥、劓、刖、宫四种肉刑,文帝废除黥、劓、刖,改用笞刑代替。但笞数既多,往往是笞未毕而人已死。因此景帝时,两次下令减少笞数,并对执行笞刑的刑具和执行方法作了具体规定,“自是笞者得全”。

肉刑废除后,刑罚主要为笞刑、劳役刑和死刑,隋朝《开皇律》正式确立了封建制五刑:笞、杖、徒、流、死,并一直沿用至清朝末年。

——摘编自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年

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

1904年

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

1912~1913年

教育部规定,中学教育中的外国语以英语为主;外国语要旨在通解外国普通语言文字,具备运用目标语之能力,增进相关目标语知识。

1933年

教育部规定,中学英语教育目标是“练习运用切于日常生活之浅近英语”“增加其研究外国事物之兴趣”等。

1954年

俄语取代英语,成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63年

教育部规定英语学习的目标是“初步掌握英语这个工具,具有初步阅读英语书籍的能力。”

1964年

教育部重新确定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语。

1978年

《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984年

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1999年

英语水平与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

以“英语的________变化与百年中国社会变迁”为题,从上述材料中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宋可以说是中国文化复兴的时期。韩愈及其以后的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提倡回归经典。中国的古典并没有丧失,只是经过韩愈以后重新检讨,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丝绸之路传入的西方影响,包括基督教、佛教、摩尼教,分别在中国扎根。唐宋时代,外来的文化力量非常强大,契丹、女真、蒙古以及中亚等外族进入中国,使中国不再是单纯的华夏民族。中国文化接受了外来的刺激,也吸收了许多外来的文化。在此基础上,韩愈、柳宗元、李翱的工作,终于引发了后来理学、新理学和禅宗的活跃气象。

材料二   1096年,欧洲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动,通过东征,欧洲人发现在教会垄断的文化圈外,还有许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特别是他们发现古希腊留下来的文化遗产都被教会一手遮天,不为欧洲一般人所知。东征带回的许多古希腊文典籍,由教会外学者翻译为拉丁文,这就开启了文艺复兴的契机,让欧洲人可以重新检视其文化遗产。欧洲人也经由东征,发现了遥远的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接触到了新的事物。文艺复兴的意义在于欧洲人重新发现过去、并开始认识远方的人类文明,他们扩大了视野,不再甘于只接受独断的基督教文化。他们重新认识古典,并且设法将古典文化和基督教文化作一番融合。

——以上材料摘编自许倬云《中西文明的对照》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文化复兴和西方文艺复兴的相似之处,以及对文明发展的启示。

 

查看答案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对此历史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导致上述悲剧的发生

B.两人属于不同的国度,该现象的出现属于偶然现象

C.该现象的出现的原因是两人都挑战传统,威胁专制统治

D.东西方同一时期都呈现民主政治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