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

“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尚书省        D.行中书省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据材料中“及得西域,世祖 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西域等地设官分职的“官”隶属于宣政院。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行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一位西方学者认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查看答案

家(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家(族)谱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史学家研究,我国在周代已有史官修谱制度并撰有《世本·帝系篇》。家谱的产生与下列哪一制度关系密切(   

A.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查看答案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窃以为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一发展。况儒术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此不攻破,吾国之政治、法律、社会道德,俱无由出黑暗而入光明。

——陈独秀在1917年1月1日写的《答吴又陵(孔教)》

(1)材料一中陈独秀是如何评价孔学的?(2分)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2分)你是否同意材料一中陈独秀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4分)

材料二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于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取”。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10分)科学应造福于人类的和平发展事业,这是我们在观查分析科学的作用时都应持有的共同价值取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抖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 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1)爱因斯坦对科学发展有哪些的重大贡献。(2分)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2分)

(2)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2分)简要分析其成因。(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