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欧洲宗教改革。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道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教会腐败问题排除A,很明显也可以排除B,D项圣经作为信仰的基础是没有分歧的。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关键信息:马丁路德、信仰无法安稳的奠基于《圣经》、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宗教改革是西欧16世纪的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主要有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等。主张信仰得救,信仰的依据是《圣经》,而不会教会,它打击了教皇的权威,建立了相对廉洁的教会,促进了人们的思想的解放,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宗教改革的背景等需要掌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迅速崛起。“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 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以下言论能充分体现该观点的是( 

士有怀居,不足以为士也   士可杀不可辱

士志于道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查看答案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A.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B.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C.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查看答案

孟子说:“君有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另立新君)。”而董仲舒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相对于孟子,董仲舒的主张( 

A.否认绝对服从专制君主     B.强调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修改了儒家君臣关系理念   D.适应了争霸战争的需要

 

查看答案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