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

1960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美元与黄金危机》一书中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如此则必然会带来该货币的贬值;另一方面,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这就使充当国际货币的国家处于左右为难的困境,这就是特里芬难题。以下对材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为了汇率保持稳定,要求国际货币国对外贸易保持顺差

B.世界贸易需要更多国际货币,所以国际货币国要保持贸易逆差

C.贸易逆差,是导致国际货币贬值的根本原因

D.特里芬难题道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弊端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材料中罗伯特•特里芬指出了这一体系的弊端,D项正确;根据材料“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持有的国际货币增加,这就要求该国通过国际收支逆差来实现”可知B项正确;“作为国际货币又必须要求货币币制比较稳定,而不能持续逆差”说明A项正确。C项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名师点睛】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有利于美国对外的经济扩张,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了,其原因主要有:1.先天缺陷,内在矛盾。美国必须顺差:才能让黄金流入,保障各国自由兑换黄金。希望美国逆差:才能让美元流出,让各国获得充足的美元供应。流出过多易形成“美元过剩”信任危机,收支基本平衡就会“断绝”美元供应。所以这个体系自身存在矛盾的地方。2.外部环境:欧共体、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阿瑟·小施莱辛格在《罗斯福时代》中指出:“新政标志着公共权利和私有权益之间冲突的继续,而罗斯福将这种冲突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以前毫无限制的企业权利最终得到有效遏制,由此产生的是一个改造了的资本主义体系,其中工人、农民、消费者等比以往受到了更多的保护。”材料内涵的实质是(  )

A.调节农业生产保证农民利益

B.兴办公共工程解决就业问题

C.实行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D.推行福利政策缓和社会矛盾

 

查看答案

斯大林曾说:“假如我国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像德国那样大,假如我们不是唯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假如不仅在我国,而且在其他比较先进的国家也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那么高速度发展工业的问题就不会这样迫切了。”这说明斯大林认为(    )

①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

②工业化是维护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途径

③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提供条件

④工业化快速得到了实现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④

 

查看答案

“仅在实施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以前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维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材料所反映的经济变革有(     )

A.全面恢复私有制                           B.实行商品贸易

C.用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D.禁止私人贸易

 

查看答案

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

年代

1870

1896~1900

1913

比例

78%

74%

72%

由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A.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

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查看答案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贾。……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由商举。……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华商因此不及人,为丛驱爵成怨府。”郑观应感叹的是

A.股份经营弊端丛生                    B.政府大力干预经济

C.民族工业艰难发展                    D.外商挤压民族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